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习方法 > 读书方法 >

最让你受益的读书方法

雨樊分享 204899

雨樊 分享

最让你受益的读书方法_读书方法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家长,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最让你受益的读书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最让你受益的读书方法

1952年底,67岁高龄的董必武做了一项决定:阅读俄文原版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

要读俄文著作,就必须重新开始学习俄语。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

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又把每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生词写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随后,像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先认第一小队,再认第二小队,接着将两个小队合起来认,作为中队检阅;记熟了之后,再认第三、四小队,然后将三、四小队合并作中队检阅;以后再将两个中队合并作大队检阅。用这种“阅兵”法记单词,效果很好。

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读生词、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千九百二十八个。至于举行了多少次“阅兵”式,那就无法统计了。

谢觉哉:晨思夜读法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对年轻人的读书学习问题十分关心。一次,他问一位青年同志读书的计划以及准备研究点什么;青年说没有什么计划,常常是东抓一本看看,西抓一本看看;觉得要读的东西很多,自己又处理不好,每天忙忙碌碌,琐琐碎碎,很有些杂乱无章,正为此苦恼呢!

谢觉哉沉吟片刻,说:“你可以试试,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并随手拿起铅笔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了“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几个字。接着他又解释说:

“为什么要晨思呢?因为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不要急于做,而在于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就是思。孟子说过一句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思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人所思的内容和方法同孟子时代自然不同,但是'多思’这一点,则是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都是重视的。你可以结合工作的特点去思,你觉得自己常常是杂乱无章,那就思如何才能使杂乱无章变为杂乱有章,使工作效率高一些,一天抵两天用,思的目的在于多得。

夜读,是根据你工作的特点提出来的,白天忙于工作,没有完整的时间读,就利用晚上,每天晚上抽它一、两个小时攻读一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坚持下去,不就有个完整的时间了吗?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少的,也是多的,会挤时间,会利用时间的人,可以把少变成多,对他来说,时间就是多的。相反,给你再多时间,你不去利用,就是少的。思是必要的,但只靠思还不成。'思而不学则殆’,危险!'学而不思则罔’,同样也是无用的。思要读,读促思,读得多,思则广,思越广,读得多就更好。晨思夜读是相辅相成的。”

钱钟书读书方法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

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

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主席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

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最轻松快乐的读书方法

下一篇:最让你受益的一种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