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习方法 > 读书方法 >

最适合中小学生的读书方法

诉说分享 204845

诉说 分享

最适合中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详述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质上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最适合中小学生的读书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最适合中小学生的读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有目的地阅读,正确地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1.阅读文章的一般步骤。

小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体味其中情感、欣赏优美语言、吸取知识营养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学生读懂一篇文章通常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1)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对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学生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自然而然地套用仿写。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以前阅读教学存在的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坚持以读为本,尽量减少设问与讲解,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与此同时,对课文精美的片断要求熟读成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3.有目的地阅读,正确地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每次安排阅读一定提出明确的目标,读后逐项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初读,了解课文大体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细读、精读则是在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联系,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这样一来,学生在分析文章时就可得心应手。分析文章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特点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要让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悟。学生通过自悟而达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教育,发现并懂得文中的精义妙理,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通过分析而强加给学生的说教。

4.要求学生背诵,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背诵是吸收语言营养、丰富语言的有效方法。每一篇课文后面的课后作业都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或“复述课文”等有关要求,这也是对全篇课文精彩之处的导读。当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更好,但一时难以理解的,死记硬背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今后的反刍、领悟。

加强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营养”,但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文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我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1.从故事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选择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再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这一方法更适合低年级学生。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读物,我常常把篇幅较大的课外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引出来;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重点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从而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主动去阅读原著。这一方法更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2.巧借课文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具体做法是:(1)根据文体,指导读同类型的文章。在学习了《太阳》、《宇宙生命之谜》后,我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丑小鸭》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2)根据作者,指导读相关系列文学作品。在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文章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少年闰土是勇敢的、能干的、善良的,那你们想知道闰土30年后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他是富有的,因为他很能干,什么都会。”“他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很帅气。”还有许多的猜测。紧接着,我告诉学生:“老年的闰土,和你们的想象正好相反。课余时间去鲁迅的《故乡》中找答案吧!”接着我介绍了鲁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第二天,就有学生把《故乡》拿给我看,给我讲书中闰土的结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条件,开展活动,形成阅读氛围。

借助我校周六、周日开放的阅览室的好条件,开展读书活动。周末少留笔头作业,给学生足够时间读书。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或内容摘记、写读后感的习惯。抓“读、说、写、评、演”五环节。

读,即课外阅读。读书,要多朗读精彩文章。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在学校图书室选择自己爱看的好作品。利用周末时间,到新华书店、黄金书苑等开放式书店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

说,复述读物内容。在学生读完书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开展早自习的“晨读朗诵”活动,课本为主,课外为辅。在班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新书介绍”等活动。形式是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通过复述不仅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的言论、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写,写读书笔记。一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段);二是提纲式,侧重提要作品的内容;三是心得体会式,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己选择喜欢的读书笔记形式。读书笔记中可以有:“新书架”“故事插图”“人物介绍”“作者轶事”“请你欣赏”等。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是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秋天的雨》文中有这样既生动又形象的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课后,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语言,放飞想象的翅膀,在他们的“妙笔生花”本上写下了诗一般的句子:“葡萄王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有淡绿的,粉红的,深紫的……可爱的葡萄在秋雨里频频微笑。”学生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内在潜力。

阅读教学方法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要相信学生通过读、练、议能掌握部分的内容,教师要把精力放到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上,来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的兴趣。如教学《蜘蛛的网》后,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这时,一个学生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我在《动脑筋爷爷》上看到过。”为此,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符合其接受水平的书籍,并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循序渐进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运用适当而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培养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乘上书籍这艘巨帆,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最适合年轻人读书的方法

下一篇:最有用的读书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