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政治 >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柚屿分享 377190

柚屿 分享

嘿,你知道吗?其实,学习政治还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年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欢迎参阅呀!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2024年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有哪些?(中华文化的构成)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2.中华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什么?(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其具体体现,如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8.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国家: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

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在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之中。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产生: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①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②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③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存在、构成要素: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认识运动)

(1)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物质世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把握规律)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

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学科政治选择题如何做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关于政治一轮复习技巧

1、压缩主干,提取要点:基础知识是丰富磅杂的,只有通过压缩主干、提取要点,才能居高临下地对知识形成宏观的清晰把握,并进而为自由准确地提取和筛选知识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轻松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比如:微观层面上可以把第三产业的意义压缩为推进两化、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宏观层面上可以把整个国家制度提取出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国家机构、国家职能、公民与国家关系等六个板块。

2、联系比较,混错了然:把相近的、相反的知识归纳到一起加以联系比较,并进而形成易混易错知识群。这样既能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又能增强辨别选择题错项异项的能力。比如:将政治常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汇集到一起进行比较理解。

3、对接事例,理材成块:将重点理论与典型的时政素材配对,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把主干知识与本年度大政方针对接起来,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又提高解读时政材料的能力。最好借此用本年度高考热门时政材料按角度辐射教材知识,形成材料块。比如:将利率变化与今年国家先后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接起来,全面理解三种货币政策的来龙去脉。

4、多看多练,多习多见:学习学习,边学边习。教材和资料的规范格式反而会钳制我们的思维。试题设置的信息和障碍是随机的、多样的,它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知识,并因此激发不期而遇的思想浪花。练习不在多,在精、在透、在归纳、在消化。

5、归纳错误,提炼领悟:对于重点概念、重点原理、重点题型中经常犯的典型错误,要加以总结归纳。理清犯错原因、错误表现、纠正办法。比如: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

政治第二轮复习的主要方法简介

1、做好知识专题的复习工作。

旨在帮助学生对高考命题中重点知识融会贯通,能做到综合运用。

例如,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一个观念:资源与资源配置的观念;两种手段: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统一;三种动力: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专题:"资源与资源配置"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1)自然资源:可枯竭与非可枯竭--资源的循环利用;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文化是重要的资源;

(4)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构起来。

(2)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生产环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在分配环节,通过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在交换环节,通过建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在消费环节,通过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合理消费等,都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做好时政专题的复习工作。

时政专题的复习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专题,不能多而杂。不要立足在猜题押题上。

(1)要确定好专题。确定专题要密切关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所谓社会生活中的重热点问题,就是对当今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今年要特别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扩大消费。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们解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其它各种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学生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不要过分去追逐其它的热点。

(2)要把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与这些重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确定的专题必须是高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热点,也就是说与学科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既是高中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又是高中学生可以分析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些重热点问题才有命题价值。而其它哪些与学科知识没有很好的结合点,哪怕媒体炒的再热也不会成为高考的重热点。

例如: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什么和怎么样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经济常识》中,要认识市场经济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消费的地位、作用(为什么--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说明如何扩大消费,特别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的消费(怎么做--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哲学常识》中,涉及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在《政治常识》中涉及到国家的职能等。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2024年关于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