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总结
学习政治还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总结,欢迎参阅呀!
有关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总结
1、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规律是:不是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唯物辨证法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4、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6、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8、阶级现象: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工人运动;
1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6、在_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先富后富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9、_____
20、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第三产业;
21、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
22、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23、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得以充分展开和成熟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
2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5、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依次推进;
26、我国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9、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2、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3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4、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与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5、_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39、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
4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4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42、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4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45、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是与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等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用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大大减少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一果多因;
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4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49、社会进步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50、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51、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____________;
52、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是:无产阶级领导权;
53、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54、中国共产党将"工农共和国"口号变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55、_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6、_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根据是:中国革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敌强我弱的特点;
57、中国共产党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题思想影响是:小资产阶级思想;
5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
59、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由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6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6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6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6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6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6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是: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67、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政治联盟;
68、现阶段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70、人民_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学习政治怎么进步得快
上政治课,最是需要集中精力,因为有的政治老师上课喜欢照本宣科,遇到这样的老师,同学们上课就会觉得特别没劲,恨不得赶紧下课,赶紧结束,但是同学们总不能每节课都希望快点下课吧!那么没有办法,同学们就必须要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听重点知识。
同步听课,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讲台下听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这个频率是要一致的,其实政治课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聊,也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初中政治就是一门跟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要懂得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政治知识,去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学科政治选择题如何做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关于政治一轮复习技巧
1、压缩主干,提取要点:基础知识是丰富磅杂的,只有通过压缩主干、提取要点,才能居高临下地对知识形成宏观的清晰把握,并进而为自由准确地提取和筛选知识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轻松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比如:微观层面上可以把第三产业的意义压缩为推进两化、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宏观层面上可以把整个国家制度提取出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国家机构、国家职能、公民与国家关系等六个板块。
2、联系比较,混错了然:把相近的、相反的知识归纳到一起加以联系比较,并进而形成易混易错知识群。这样既能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又能增强辨别选择题错项异项的能力。比如:将政治常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汇集到一起进行比较理解。
3、对接事例,理材成块:将重点理论与典型的时政素材配对,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把主干知识与本年度大政方针对接起来,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又提高解读时政材料的能力。最好借此用本年度高考热门时政材料按角度辐射教材知识,形成材料块。比如:将利率变化与今年国家先后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接起来,全面理解三种货币政策的来龙去脉。
4、多看多练,多习多见:学习学习,边学边习。教材和资料的规范格式反而会钳制我们的思维。试题设置的信息和障碍是随机的、多样的,它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知识,并因此激发不期而遇的思想浪花。练习不在多,在精、在透、在归纳、在消化。
5、归纳错误,提炼领悟:对于重点概念、重点原理、重点题型中经常犯的典型错误,要加以总结归纳。理清犯错原因、错误表现、纠正办法。比如: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
政治第二轮复习的主要方法简介
1、做好知识专题的复习工作。
旨在帮助学生对高考命题中重点知识融会贯通,能做到综合运用。
例如,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一个观念:资源与资源配置的观念;两种手段: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统一;三种动力: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专题:"资源与资源配置"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1)自然资源:可枯竭与非可枯竭--资源的循环利用;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文化是重要的资源;
(4)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构起来。
(2)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生产环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在分配环节,通过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在交换环节,通过建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在消费环节,通过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合理消费等,都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做好时政专题的复习工作。
时政专题的复习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专题,不能多而杂。不要立足在猜题押题上。
(1)要确定好专题。确定专题要密切关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所谓社会生活中的重热点问题,就是对当今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今年要特别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扩大消费。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们解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其它各种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学生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不要过分去追逐其它的热点。
(2)要把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与这些重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确定的专题必须是高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热点,也就是说与学科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既是高中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又是高中学生可以分析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些重热点问题才有命题价值。而其它哪些与学科知识没有很好的结合点,哪怕媒体炒的再热也不会成为高考的重热点。
例如: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什么和怎么样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经济常识》中,要认识市场经济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消费的地位、作用(为什么--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说明如何扩大消费,特别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的消费(怎么做--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哲学常识》中,涉及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在《政治常识》中涉及到国家的职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