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在政治学意义上,公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本身,而应该体现为国家分配核心价值、塑造现代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欢迎参阅呀!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列举宪法的内容、条款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国家机关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或者列举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实例。
(发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
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7.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8.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9.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人民的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以下是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答案?)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5)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见书!(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2.人民和公民的关系(p6)
⑴①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②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注意:标准是国籍,与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是否居住在国内都没有关系!)
⑵①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②中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注意,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b.分裂国家的人、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p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要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重要法律)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4.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10--11)(一定要注意理解“自由不是绝对的”,要会运用这四条进行分析!)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养狗的例子)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非典期间散布谣言)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言论自由)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__、__拆迁的__、未办手续开店)
注意:这四条原则是有交叉的,前两条讲的是行使权利不能越界,不能侵犯他人权利和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后两条讲的是权利本身是合法的、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实体正义),而且还要以合法的方式去行使(程序正义!!!)
难点:言论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侮辱、诽谤他人,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政治的答题方法有哪些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
解题方法:判断知识点→锁定答题范围→搜寻笔记
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
解题方法:抓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
3、启示型题目:认识、理解、启示等
解题方法:
A、提出问题(是什么)体现了__、反映了__、符合了__
B、分析问题(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影响上分析
C、解决问题(怎么办)可从国家、社会、学校或家庭和中学生等方面谈
具体是:
A、国家要求在立法、执法和打击上如何做;
B、社会要求人们的道德观念上、宣传上应做什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C、学校、家庭上如何做好教育、榜样、示范;
D、个人上如何提高认识、意识,形成习惯、落实行为;
※特别提示: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中必须根据材料扣准题意作答
4、关于“图标、表格”类题型
解题方法:
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
二是横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
三是纵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
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答题。
5、漫画、图画要抓两点:
一是这个图式的名称是什么?
二是图式的构成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解题方法:
①看标题;
②看文字;
③看画面。
6、建议型题目
常见问法:
针对某事或某现象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题方法:
☆ 国家、政府应该……(政策,法律、制度等)
针对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社会、学校应该……(风气、氛围、教育、培养…人才)
☆家长、青少年应该……(监督、引导、学习、理想等)
7、意义、作用型题目
有助于(有利于;是……的需要;是……的必然要求)
8、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思想上)树立__方面意识,增强__方面观念,提高__方面的是非判别能力……
2)(行动上)在学习上,我们应该__;在生活上,我们应该__;在工作上,我们应该__……
3)(影响他人上)勇于批评指正__等不良行为,坚决与__ 作斗争,
9、“评析”“评价”型题目专项练习
关于政治的答题思路
说明:以下所总结的答题思路步骤仅为一般规律,在考试组织答案是要根据材料并视题目分值选择思路中的所有步骤或其中几个步骤。
1、直接式设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2、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
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①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②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直接对应+适度发散(视分值而定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怎样做)
3、启示(告诉…道理、体现了哪些观点)、警示等
基本思路: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
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4、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
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下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
①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
③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5、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6、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政治如何复习较好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
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
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