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
知道吗?语文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欢迎参阅呀!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1
《鸿门宴》
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杯杓(“杯杓”同“杯勺”)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啗之(“啗”同“啖”吃)参乘(“参”同“骖”)
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入前为寿(走上前)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
寿毕(敬酒)
B名词作状语
发上指(向上)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急事,紧急状态)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为什么…呢”)
重点词语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很快就消逝。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礼尚往来:礼仪上重在有来有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很体面,有气派。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2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__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隐逸诗人”之称。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3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语“张衡”)
(6)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4
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5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安徽高中语文学测考知识点考点6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7、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8、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3、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6、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17、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18、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0、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