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历史 >

必修2历史知识点

以琛分享 374290

以琛 分享

关于历史,必修2历史知识点又有什么的呢?小伙伴们可有了解过?不妨一起来关注下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必修2历史知识点梳理,欢迎参阅呀!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手工业的外传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

1、宋以前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

2、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3、古代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的大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古代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扬州、成都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a夏商西周:官府垄断;

b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c西汉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2、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冶金业:

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③西周晚期,有铁器

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⑤南北朝:灌钢法。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制瓷业:

①商朝:原始瓷器

②东汉:青瓷

③北朝: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器、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

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有丝织品

②商朝:织机

③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吸收花鸟写实风格

⑦明清:苏杭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古代商业的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

历史考试的方法与技巧分别是什么

一、调整身心,有备无患。

首先,考前要学会调整自己,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要调整到最佳状态。生理上,考前一周要按照考试的作息时间走,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更投入。辛辣刺激的食物考试前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肠胃不舒服影响状态发挥。心理上要做到不骄不躁,无论复习结果如何,都应该正视结果,很多考生容易把紧张的心态带进考场,适当的紧张能提高我们的答题注意力,但是过渡紧张会导致各种失误,因此,我们学会给自己释放压力,不要让紧张成为我们考试的绊脚石。

二、支配时间,合理答题。

初中历史真正的难点就在后面的简答题上,文字多,考查的范围大,因此,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做。很多学生容易在某一道题上纠结,耽误大量的时间。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先易后难、不会跳过”的宗旨,尤其是选择题,跳过一定要做好标记,以防最后没时间检查而弃选。

三、巧用材料,辅助答题。

考试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会的题,这时千万不要慌,更不能轻言放弃,把所有题做完后,回过头来在思考一下,如果是材料题,不妨从给出的历史材料中挖掘一些有用的知识,比如:概括核心思想、划分层次,从材料中寻找灵感,很多时候都能“化腐朽为神奇”。简

四、劳逸结合,相信自己

有的同学觉得考场就是战场只有“劳”没有“逸”,其实劳逸结合就是在感觉自己思路混乱或者是由于紧张造成“记忆堵塞”时,不妨喝喝水、深呼吸、瞄一下窗外、稍稍放松一下颈肩等,这能有效帮助我们找回灵感,也让接下来的答题过程更加轻松。

有的考生做题后检查对自己不信任,总喜欢更改自己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开始“蒙”对的题往往都是改错了,因此,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优柔寡断反而不能帮助自己。

五、仔细审题,针对答题。

珍惜考场时间,并不意味着匆忙答题,很多学生总是怕时间不够,其实,大部分考试时间都有剩余,大家只需要按部就班答题就可以了。匆忙答题,很多时候题目没有审完就开始盲目答题,会导致失分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动笔前应仔细审题,弄清出题人问的是什么,然后再针对答题,否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终影响考试成绩。

六、条理清晰,规范答题。

在做历史试卷的时候,一定要规范,清晰;选择题的答题卡不能涂的太重,也不能太清;在做简答题的时候要保证条理清晰,一条一条的来回答,分出“1、2、3……”来,这样答题有层次,简明、全面,同时要规范书面语的使用,不能口语化表达,此外0,字迹要清晰。

历史课上应该是怎么听课的

(一)听导入。教师的导入语往往是章节间知识或规律的衔接,或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而这种导入又往往体现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所以,听课要从导入开始。细心体会知识间的衔接,领悟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自己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作用。对导入语,应认真地听,积极思考,明确回答,仔细领悟和深切体会。

(二)听讲解。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讲解历史知识时不能作过多的艺术渲染,加上内容又多,学生听起来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但只要思想上重视起来,态度认真起来,根据课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作些符合史实的想象,深入情境,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就会觉得其乐无穷,从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了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掌握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

同学们应跟上教师的引导与思路,带着疑问去听、去解、去思、去辩、去悟,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成果。

(三)课堂上要以听讲为主,记笔记为辅。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思考问题,为了记下某个重要知识点而没能听老师讲解其他重要知识点,或者为了听老师讲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忘了做笔记,这样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企图在课堂上把笔记做得很完美,课后再对照笔记去消化,这样实际上是将课堂任务移至课外,得不偿失,当然事倍功半。

(四)听总结。课堂总结,或者画龙点睛,或者提纲挈领,或者纵横联系和综合分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抓关键,抓重点的能力不可或缺,学生要从领悟老师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习惯。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简介

1、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2、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4、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5、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