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历史 >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浅陌分享 370390

浅陌 分享

有关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其实,历史需要我们有组织地去把它牢牢地记住。在学习八年级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之后复习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欢迎参阅呀!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有关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1840-1949年)

1、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万平方公里土地5、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6、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陷落

7、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8、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4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9、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甲午战争以后

10、戊戌变法:1898年,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1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12、辛丑条约:1901年,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14、中国同盟会:1905年,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辛亥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16、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7、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

18、二次革命:1913年,导火线:宋教仁遇害案

19、护国运动: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20、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1、五四运动:1919年,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3、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嘉兴召开;中共二大:1922年在上海召开

2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年初--1923年春,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林祥谦)

25、国公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6、国民党右派开始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破裂):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7、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汪精卫”分工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8、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29、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

30、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总方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论断

3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三湾改编:1927年,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33、文家市决策:1927年,党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4、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5、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古田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6、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四巧强飞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遵义会议

37、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

38、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巧渡金沙江

39、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40、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开始

4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2、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十年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45、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中国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了中国的迷梦

47、国民政府内迁:1937年11月,迁都重庆

48、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

49、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50、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日本迅速灭亡了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51、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以来,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获得的第一次胜利

52、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林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

1、学好历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历史属于文科性质,那么背书是前提条件,如果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历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别难的。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细背背,把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记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复看,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记牢,没记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诵。

2、历史学习不在多而在精

其实每科都一样,做多少题目都一样,都只是巩固练习,目的就是见新题型,巩固知识点和公式。所以,大家不需要搞什么题海战术,只要踏踏实实把做过的每一道题目都彻底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3、学习历史最好要有兴趣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也都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没掌握这科的精髓,题目做了一堆,原题目出现都不会,根本原因就是书没看透、题没做透。

比较实用的历史学习方法

1.预习:课前要认真预习,通览教材(课本)内容,导言、课题、标题、大字、小字、插图、相关史事等,都要看。边看边思考,将语文课上学到的分层,缩句、找中心句的方法用上,思考层次间的关系、各子目间的关系、它们与标题间的关系。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将主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在头脑中理出来或制作简单的结构图。对课文内容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或记下问题,以备上课重点听记。

2.听讲:必须有力图听明白老师每句话、每个要点的意识,精神饱满去听讲,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认真落实老师的要求,注重当堂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不熬夜,以保持课堂的专注力、持久力。

3.回答问题与质疑:课上要积极回答问题,抓住有限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概括、表达能力。遇到疑难问题要大胆提出,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也要注意时机,对于个性化和偏颇的问题可以单独课下及时找老师提问。

4.记笔记:课上有随时记笔记的意识,当听到老师语气重点强调、重复性强调、明确考点的强调内容要及时记笔记。老师要求记的笔记更应当规范、工整,可以以简记、符号等方法加快笔记速度。记笔记不能以耽误听讲为代价,来不及记录的内容,可以课下问老师、同学补记。

5.复习:历史学科是一个基础知识庞杂、琐碎、记忆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最讲究及时复习,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将忘不忘时巩固记忆,无论是持久性和准确性都是效果最佳的。建议下课一分钟回顾当堂学习要点,当天回家作业前通读当天所学课文一遍,并重点记忆基础知识,下次课前回顾基础知识一遍,周末复习一遍,整单元学完阶段性复习一遍,加之期中期末前的复习,多少知识也不怕记不住。

6.练习: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忌讳随意不负责任的以做完为目的,练习有三大功能: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面、提升解题技能。

学好历史的五大技巧

一、要对历史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觉得历史年代、人物、历史事件比较难背,把学历史当做一种负担,那么,永远学不好历史。只有真正融入到历史长河中,认真阅读每一个历史故事,去感受历史人物的状态,对历史产生兴趣,才有学习历史的动力,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

二、学会读历史材料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三、关注历史年代

如果没有历史年代,就根本无法考察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不能发现历史时间的内在联系及找出历史发展规律。由此可见,历史年代对于历史学科的意义。想要掌握历史年代,就必须要通过恰当的方法来记忆。

常见的方法有:分类记忆法,就是把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更多的记忆、如:6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然后注明各自的时间,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化简记忆是把复杂的历史基础知识内容,删掉复杂,遵从简单,理出提纲。用简单的文字或抓准本质性的语文,以便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概括为“苛税”、“重役”、“酷刑”6个字,就掌握了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也掌握了化简记忆的技巧和方法。

四、勤于复习巩固

“温故知新”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五、整理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怎样记历史的人名、地名、年代

(1)记人名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同学们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

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同学们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八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