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嘿,同学们!学习地理还要要灵活运用知识,多动手、动脑,要有错题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参阅呀!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6、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28、城市人口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面积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
3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33、东亚国家
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34、东亚人口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35、日本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山。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37、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东南亚居民与经济
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的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_和__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_、__教都看做圣城。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45、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49、非洲
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50、非洲居民与经济
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初中生学习(czsxuexige)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①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太阳高度,白昼时间最长;冬季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寒冷。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4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圆弧(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③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②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①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②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③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④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天气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即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天气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注: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