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考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考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一、防凌措施
防治江河、湖泊、港口以及水工建筑物受冰凌危害所采取的措施。世界各国在高寒地区的河流都有冰凌危害,但冰凌危害有不同的种类,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①冰凌冻结江河、湖泊、港口,影响航运交通,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闸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
②冰凌冻结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或阻塞拦污栅,影响发电出力,可设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盖,防止水内冰产生的措施;
③冰凌冻结各种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影响启闭运用,一般采用加热或其它防冻措施;
④冰凌撞击建筑物,如桥墩、闸墩、整治河道的丁坝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块流冰等措施;
⑤冰盖膨胀时,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增加建筑物的荷载,应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也可在建筑物临水面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防冻,或按放圆浮筒减少冰压力的传递等措施;
总结:如果控制水量,不使凌峰形成,可以避免冰坝的产生。调节凌汛期河道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调节,利用两岸涵闸分水,分洪区滞蓄,展宽堤距等项措施。
二、冰岛人口
冰岛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
据冰岛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到2008年1月1日,冰岛人口总数为313376人,其中男性159488人,女性153888人。城市人口275333人,乡村居民38043人(居住在少于1000人的村落)。
按冰岛区域划分,首都地区196564人,占62.7%。西南部地区20446人,其中最大城市Reykjanes市(包括凯夫拉维克机场地区)和Grindavik市,人口分别为13134人和2762人。南部地区23505人,其中最大城市Selfos。
西部峡湾地区7299人,其中最大城市Isafjordur市,人口为2690人。北部地区36181人,其中最大城市阿克雷利市,人口为17097人。东部地区13919人,其中最大城市Egilsstadir市,人口为2229人。
人口密度:2.98人/k㎡。(世界排名第188名)
据冰岛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28日发布的资料,2005年,冰岛总死亡人数为1836人,其中男945人,女891人,死亡率约0.64%,男子寿命平均78.9岁,女子82.8岁。
最近数十年来,冰岛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2001年至2005年期间新生儿死亡率0.25%,是世界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其它北欧国家婴儿死亡率略高,芬兰0.31%,挪威0.35%,丹麦0.44%。
绝大多数为冰岛人,属日耳曼族。85.4%的人口信奉基 督教路德教派。
三、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的卫星发射中心,其卫星发射设施十分先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执行中轨道、低轨道和高倾角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及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此后,“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酒泉地区,海拔1000米。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环境条件很适合卫星发射。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在清水地区有一条支线直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鼎新机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西75公里,可满足卫星从机场到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的运输要求。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适合发射多种卫星,特别是地球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到目前为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分别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所有国产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以及美国的12颗铱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地区,其总部位于距发射场65公里处的西昌市内。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西昌机场位于西昌市北郊,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公里和50公里。发射中心位于成都至昆明的铁路干线和四川至云南的公路线上,西昌市距离成都535公里。
四、未来农业的雏形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以单体形式存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当考虑单体的生长发育要求,再根据土壤特性,实施合理的需要物料量(如化肥、农药等)的投放,做到"按需分配"。过去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田间管理均以地块为单元进行,经常造成施肥量超过需要量、过剩的肥料流失污染环境或是投入量低于需要量、影响作物产量潜力发挥的情况。
精准农业技术的核心是缩小管理单元面积,提高耕作精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管理单元面积能够以米级计算,根据不同单元内的土壤和作物生长特性,确定农业物资的投放量,使农事操作做到定位、定量、定时。
精准农业技术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农业技术与机械装备进行改造,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组装的组合体系。首先是从田间可变因素测量开始,采集、储存、分析谷物产量和土壤特性数据,应用配套的软件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找出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农艺措施。之后,应用计算机及专用地理信息软件作出农业措施电子处方地图,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开始之前,将形成的处方数据卡插在拖拉机上自动控制的监视器相应插口内,使用带有定位、导航和自动控制装置的农业机械,实现定位、导航和变量投放农业物资自动控制操作。
实施精准农业技术主要设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装置;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天线和产量监测设备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和产量图软件;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和天线的土壤取样设备、土壤化验设备、地理信息软件;农业专家系统、数据库、决策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设备;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和天线、自动控制器的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变量喷药机等智能化自动控制的农业机械。
精准农业技术得益于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精准农业技术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当年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到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精准农业技术。近年来,不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精准农业技术实践非常重视,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广泛开始试验示范应用。
五、台湾背景介绍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 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发动反 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继续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 共政治、军事机构,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分离状态。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这是台湾总是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从所谓反 共全球战备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而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统一的错误政策,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后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与行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和阻力。李登辉于1999年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后,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这再一次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由此可知,美国推动“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维持两岸分裂现状,阻挠中国统一,这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学科分析
从地理学科分析:
1.台湾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距350千米,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距600千米。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央山脉纵贯南北,把全岛分为两部分,习惯上也称东台湾和西台湾。中央山脉隆起较晚,地质构造复杂,岛上多火山、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部地区发生里氏7.6级大地震,这是台湾100年来遇到的最强烈的地震。
2.台湾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长夏无冬。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火烧寮在1912年的降水量达8408毫米,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台湾森林覆盖率约70%,有“森林宝库”之称。台湾又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和“水果之乡”的美名。台湾四周被海洋环抱,鱼、盐资源丰富,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黄金、铜、石油等资源蕴藏较丰富。
3.台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阿里山风景秀丽,日月潭潭水清澈。台湾经济特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台湾全省2000多万人口,汉族约占97%
从历史学科分析:
1.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称岛夷,西汉、隋称东鳗、夷洲,随唐以后称流求,明朝时正式使用台湾名称。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元代,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专门机构——澎湖巡检司。
2.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承天府”,对台湾进行管理。1683年,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日本侵略者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坚持进行了保家卫国、驱逐日寇的长期斗争。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中国人民一直殷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归,并为此不懈努力。1979年元旦,中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之后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80年代以后,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相互隔绝的局势得到了缓和与改变,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台湾最终还是要回到祖国怀抱的。
从政治学科分析: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国际法规定,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就某些重大问题所公开判定和发展的含有规定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宣言和声明,都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含义。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在同中国建交的同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此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不复存在主权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不是国际问题,任何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张都是违反国际法的。2000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文中指出:中国政府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