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学业水平 >

2022强基计划招生考试简章

奕伶分享 153816

奕伶 分享

部分重点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正式拉开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的序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强基计划招生考试简章_强基计划报考指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西北工业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文件要求,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西北工业大学2021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育人成效显著。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我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纪念表彰了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6位西工大校友获此殊荣,从2005年至今的14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3位在西工大学习、工作过;在航天领域,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中的两位,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等,一大批西工大杰出校友担任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

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成绩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全面且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简称:第一类考生)。

第二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简称:第二类考生),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科目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_)公示为准。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结合我校相关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类,招生计划详见报名平台。

各招生专业、招生科类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根据各省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以及我校历年招生情况,在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招生,具体招生省份和分省招生计划以强基计划报名平台公布为准。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4月10日至4月30日考生可登录西北工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_)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四)每位考生可填报三个专业志愿。

(五)报名考生确认考试

报名考生须于6月10日至6月18日在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我校考核,并签署诚信承诺书。逾期未确认或未签署诚信承诺书者视为放弃参加考核以及后续录取资格。我校将在确认参加考核的考生中根据入围校考办法确定入围名单。

(六)入围校考办法

6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末位同分同入围。

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我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即可入围考核环节。

入围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按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还须达到生源所在省高考满分的75%。

(七)考核安排

我校于7月2日前举行考核(含面试和体质测试),具体事项请考生关注_公告。

1.面试考核

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采取专家组与考生一对一面试模式,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洞察力、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在考虑专业等因素的基础上随机分组面试专家,每组包含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等各类别专家不少于5名;考生按生源地随机分组;第二类考生面试时间每人不少于60分钟。

2.考生综合素质考核

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的观测点之一,并在面试中考核使用。

3.体质测试

进入考核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质测试,学生在六项测试项目中限选三项(选定后不得更改),其中测试成绩有两项及以上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测试办法详见附件1),合格标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高三毕业生体质测试评价指标执行。

测试项目:体重指数(BMI)、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

(八)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第一类、第二类考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85%和15%,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其综合成绩计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85+面试成绩×15%

综合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按综合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同分情况下依次按高考成绩、面试成绩、数学、语文、外语单科成绩排序。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确定专业。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

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录取名单将于7月5日左右在我校_公示。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强基计划录取学生,根据录取专业对应进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专门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参照我校拔尖人才培养高地、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阵地——教育实验学院(荣誉学院)的培养模式,为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优势资源和平台,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探究式教学,加强通识教育、夯实数理化基础、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培养有志于长期从事国家亟需关键领域和重大基础学科,具有优秀综合素质、扎实理工基础的领军人才。

数学类专业结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专业优势资源,聚焦数据科学、智能科技、先进制造和航空宇航等国防安全领域对于分析、代数、几何、统计等基础数学的强烈需求,面向科学计算理论与方法、网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统计与复杂性科学、计算几何与图像信息处理等国际科技前沿,致力于为数学和国防科技领域培养“数理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思维宽广、综合素养深厚”的高层次创新型数学拔尖领军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结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优势,面向未来空间技术与工程中的物理与技术问题,如空间站材料物理、凝聚态物理、微纳光子与信息光学等国际前沿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物理基础、独立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能在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国家重大需求领域从事物理学和相关国防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为科学家、总师等各类领军人才。

化学类专业结合化学与化工学院长期以来服务国防军工的专业优势,面向国家发展中关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重大卡脖子难题和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围绕智能与高性能材料、能源与催化、绿色化学过程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培养具有坚实化学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独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未来能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防科技领域从事化学基础研究和重要功能材料研发的“理工复合型”领军人才。

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实行“3+1+N”的“本硕”或“本博”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选择“本博”模式。“3+1”为本科强基学习和本科阶段本博或本硕衔接学习年限;“N”为所在学科的博士或硕士学习年限。

本科强基学习阶段实施动态分流和补入机制。每学年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分流出强基计划,转至录取强基计划专业对应的普通类专业进行后续培养。由学生转出后留置的空缺名额,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在普通类专业遴选优秀学生进行补充,转入学生需补修相关课程。

成绩考核符合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以学科交叉培养。

五、奖励激励

(一)设立强基计划创新专项奖助金,用以支持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实训、高挑战度实践、参与重大科研任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设立强基计划学业专项奖助金,对强基计划学生全覆盖。同时,在我校奖助学金评选中,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倾斜。

(三)设立强基计划国际交流专项奖助金,资助学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学习、实习实践、科研训练等。

(四)符合条件的学生,均享有免试攻读相关领域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激励政策。

六、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我校。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

(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五)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我校考核工作方案视疫情防控情况将可能作出相应调整,若有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

七、监督保障机制

(一)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录取标准公示,确保选拔方法公平。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2021强基计划须知

最近一段时间36所具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从2021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上来看,争议性非常大的就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增加了考前的确认环节,从这个重大的变化上来看,我们就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来,这是对2020年强基计划首年遇冷现象的针对性的调整和回应。

以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例。大家看下图,关于考试提前确认的规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报名的考生,都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用“必须”而非“必需”,语气就很强硬,带有很强的强制性的色彩,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我校强基计划考核资格,这句话没有毛病,就是字面意思,不确认参加考试,就视为放弃资格,但是后面这句话就有点让人看不明白了,由此带来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我报名了强基计划计划,但是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确认参加考试,对于我的影响的不仅仅是视为放弃强基计划考核资格,还有可能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或者是不良的后果,那其他的后果,到底是什么,招生简章里面,也没有明确的写,但是这句话,不仅仅是强硬了,而且,带有一定的威胁性,难道还要影响我后续的普通批次的报考和录取?希望高校能够给我们的家长和考生,进一步的说明。

另外,在考生确认环节,高校简章上明确说明要签订承诺书,承诺书是不是应该作为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的附件给考生跟家长,公示出来让家长和考生,可以提前根据协议的内容,来决定是否申请强基计划,但是承诺书,至少目前,没有给大家公布,这就相当于什么,我现在有一个年薪百万的高薪就业的机会,只要是年满18周岁,无论男女,都可以报名参加,不过一旦报名之后,就必须得跟我签订协议,但是协议什么内容,我不会告诉你,我只会告诉你,如果你不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跟我签订协议,一切后果,必须由你自己来承担,北理工等等这样的高校强基计划关于考试确认的环节的规定,跟上面所举的例子,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强基计划在2020年的时候,只要是参加了校测,就意味着会锁定我们考生的电子档案,并会在提前批之前,决定你是否录取,也就是提前批的提前批,而到了2021年,只要你确认参加考试,你就已经被锁档了,只能等强机计划录取结束之后,才能够知道我们是否有资格参加后续普通类提前批和常规批次的录取。2021年的强基简章考试提前确认提前签订协议,这步棋,看似很强硬,但是,我觉得操作,吃相有点难看,也极难解决,我们高校跟教育主管部门担心的强基遇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一定能够选拔出符合我们需求的优秀的基础学科人才。

跟大家说一下我的担心,就是考试提前确认的本意是在高考成绩正式出来之前,就锁定我们考生电子档案,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成绩正式公布出之后,很多考生基于最优选择,而放弃强基计划,进而解决强基遇冷,选拔优秀学生的问题,但是大家想一想,既然2020年的家长和考生能够基于功利性的目的,放高校鸽子,那么2021年的新版强基简章的家长考生同样是可以基于功利性和最优的原则,来趋利避害,还是以北京理工大学的2021年的强基简章为例,北理工规定校车的时间,是6月30号到7月1号期间。大家想一想时间,考生的高考成绩,是已经公布出来了,虽然考生是在不知道高考成绩的情况下,提前确认了考试签订了协议,但是确实是在知道成绩的情况下,参加学校的校测,那如果考得还不错,对高校来讲,肯定是非常愿意要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从考生的角度上来说,绝对会不甘心,凭什么我就因为提前签订了协议,就得去一个层次不如我正常批次报考的学校。

那怎么合理,而且是不违规的趋利避害,很简单,复试的时候,你只要是消极应对,有笔试的笔试乱写乱答,啥也不是,面试的问题,直接答非所问或者是,干脆不回答,而这些,都能够让你在强击的综合成绩中占比15%的校测考核成绩,大幅度的拉分,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合规合理的在普通批次参加提前批和常规批的录取了。

2021强基计划最强通关攻略

01

报名篇

问:强基计划和高考冲突吗??

答:没有冲突。强基计划是依托于高考进行的高校选拔方式,强基计划以考生的综合成绩录取,其中考生的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不低于85%。强基计划在近期报名,高考后确定入围、进行校测,在时间安排上也不影响高考,可以参考南大强基计划流程:

问:强基计划报名要求从哪看?

答:强基计划遵循一校一策原则,考生需要按照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要求进行报名。招生简章一般包括高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专业、入围比例、入围或录取破格要求、培养模式及要求、成绩要求、录取规则等。

问:强基计划面向哪些省市招生?

答:强基计划原则上面向全国招生,但每一所学校的招生计划不一,具体招生范围以高校简章为准。

问:强基计划只能报一所学校吗?

答:强基计划存在限报。不过今年还有学校招生简章未发布。家长仍可以选择2-3所目标高校,待高校简章公布完全后,依据情况进行选择。

问:报名强基计划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答:强基计划报名材料可以参考往年自主招生所需9大类材料:

(1)报名申请表(报名系统填写生成);

(2)自荐信/个人陈述;

(3)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

(4)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5)高三模拟考试成绩;

(6)推荐信;

(7)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8)其他可证明材料;

(9)高校特殊要求提供的材料。

另外,高校综合评价、高校专项报考所需材料基本一致,家长和考生可就目前已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有备无患。

02

择校篇

问:哪些学校有强基计划?

答:教育部共规定36所高校具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这36所高校均为原985高校。

第一档

两牛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六名校: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第二档

理工类: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综合类: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专属类: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第三档

综合类: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

理工类: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档

综合类:兰州大学;

专属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问:强基计划如何根据平时成绩确定报考哪一所大学?

答:根据成绩定位高校,可以参考考生所在中学排名、中学间的模考排名及高校近三年的专业录取位次数据进行定位。

从目前政策信息来看,强基计划报名不设过多条件限制,入围及录取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择校主要是依据自身成绩,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以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为主要参考依据。

此外,强基计划分省竞争,高校往年自主招生在本省招生规模数据也可作为重要参考。

当然,考生院校定位还要综合考量个人兴趣爱好、地域喜好、高校招生政策等诸多因素。

浮动空间

建议参照高校往年分数线下20分内的院报考比较稳妥,也可适当拔高10分选取冲刺更高层次的院校。

最后:报考没有绝对

考生最终入围还受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报考生源质量、报考热度、高考试题难度及考生成绩发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03

招生篇

问:强基计划适用于什么水平的考生?

答:高校要求是综合成绩优秀的考生,其实更取决于你的目标院校的分数。考生目前实际分数与目标高校录取分数相差在20分以内报考比较稳妥,也可以随着分数变化及时调整目标。

问:复读生可以报名强基计划吗?

答:可以,符合2021届高中毕业生身份即可报名高校2021年强基计划。

问:强基计划认可的比赛证书都有什么?

答:目前来看,高校对(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竞赛奖项的认可度较高,其他赛事认可情况还要看高校给出的招生条件。

问:数学省二、物理省二可以报强基计划吗?如果可以,后备报名工作只需要家长完成即可?

答:强基计划以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高考成绩优秀都可以报名。数学省二物理省二奖项可能在校测方面发挥优势。报名整个环节除了考生填报个人信息外,其他家长都能帮助完成。

问:强基计划体检有特别要求?

答:目前高校没有透露强基计划有体检要求,家长和考生需注意的是高考体检要求,比如存在视力问题部分生物类专业不能报。

04

专业篇

问:强基计划招生的基础学科有哪些?

答:教育部指导文件提出强基计划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因此,强基计划将开放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专业招生。

问:文科强基计划是不是只有哲学、历史、马克思主义?

答:目前强基计划专业还在审批当中,偏文科专业目前透露有哲学、历史、马克思主义、汉语言文学,高校会根据自身的设置进行安排,后期选择会更多。

问:如果被强基计划高校录取,进校后发现自己不适合或成绩跟不上,可以调到别的专业吗?

答:强基计划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武大在此前的宣讲中表示录取后如果转专业则退出强基计划,考生需以裸考成绩进行竞争,当分数不够时有退档风险。南大则表示转专业限于本校强基计划专业。具体以各校政策为准。

05

考试篇

问:强基计划校测包含什么考试?

答:从高校招办透露的情况看,考试形式仍然是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具体测试科目和要求则以高校简章为准。

问:难度类似的模拟题有什么?

答:强基计划既然是优中选优,校测难度一般难于高考,接近竞赛水平,建议去找高校往年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真题来看。

问:强基计划高考后公布入围考核名单的话是根据高考成绩,还是有参考平时模考的成绩入围?平时成绩参考性很大吗?

答:强基计划仅参考高考成绩入围。但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招生途径要参考平时成绩通过初审的。

06

志愿篇

问:若审核与测试通过,可否放弃强基计划?

答:如果是初审通过,可以放弃。如考生高考超常发挥,决定裸考填报志愿,可以放弃强基计划考试,不影响后续批次志愿填报。

如果是测试通过,则不能放弃。网传强基计划参考上海综合评价模式,则志愿填报在测试前进行,一旦通过测试且成绩符合要求,将直接被录取。如果大家还是有疑问,可以理解为锁档。

问:强基计划与提前批次是否冲突?

答:根据教育部文件,强基计划在提前批之前录取,与提前批志愿没有冲突。

但如果报考的是综合评价,部分省市综合评价在提前批招生,这种情况是有影响的,考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问:如果考试成绩高于强基计划学校,是否可以不参加强基计划面试,改为普通志愿录取?

答:可以。高考成绩公布后,家长和考生可以依据成绩做出取舍。

问:强基计划的填报、录取和高考完的普通志愿填报、录取有啥关系吗?报A高校强基是否高考志愿也要填A?高考出成绩后,考生怎么衡量要不要参加强基校测?

答:强基计划的填报、录取是高考志愿填报录取的一个部分,强基计划在提前批之前完成录取,被录取后不再参与其他批次录取,没有录取对后续批次录取没有影响。

高考分数出来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如果超过强基高校水平可以不去校测。

07

就业篇

问:强基计划毕业生必须进行科研吗?允许自主择业吗?

答:可以自主择业。家长对于强基计划专业进行科研的理解来源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但科研只是基础学科专业毕业生的一种选择。

问:请具体介绍一下专业的选择问题,今后的就业和薪资,比如有没有与医学的有关的专业?

答:强基计划专业由高校申报,教育部批复以后方可确定。目前高校透漏的申报专业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外,还包括一些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校优势专业,医学专业也包括在内!

2021强基计划的核心难点如下:

1、仍然限报一所:你仅有一个高校选择机会!你的成绩是否预估准确、你的预估成绩和目标校的预估入围分是否一致,都将直接影响你的选择是否有效。千万别选错了目标校!

2、新增签约确认环节:一旦签了承诺书,就必须参加校考,否则后果严重,甚至影响后续录取。一定要准确评估、考虑清楚!要根据自身估分和目标校的预估入围分,并结合今年的入围形势,做出准确判断。但在今年新高考首年政策变化的背景下,想做好这个判断很困难。

3、选科要求更严格、分省分专业名额在减少:比如西安交大2020选科要求“物理或化学”,今年是“物理和化学”。同时招生总计划数不变,个别高校新增了省份和专业。这意味着你的选择机会在变少。要珍惜仅有的少量机会!

4、仅有面试环节的高校数量或将减少:北理工新增笔试环节,意味着今年仅有面试环节的高校数量将减少。如何寻找一所校考模式对自己更有利的高校,将是一个难点。务必全面了解、综合对比、仔细挑选!

08

报考的流程是怎样的?

3月底4月初

简章公布

4月份

考生在_网上报名

6月

考生统一参加高考

6月10日-20日

考生确认是否参加考核测试并签订承诺书

6月25日前

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6月26日前

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7月4日前

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

高校折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09

强基计划的四大优势

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的入场券,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平性。强基计划招生中,破格入围的考生(获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不占用非竞赛生入围考生的名额,非竞赛生在初审阶段不与高水平的竞赛生同台竞争,在竞争上也提升了公平性。

为考生增加一次上名校的机会

从录取分数来看,强基计划需要高考和校考的成绩相结合,在校考成绩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对于高考分数不高的同学,能够因政策而缩小差距:如高考680分和600分的考生均报考了强基计划,高考成绩为实际分数/750x100x85%进行计算,最后的成绩则是77.1分和68分,分数差别就大大减少。

从招生院校层次来看,强基计划试点招生院校为36所A类双一流院校,对于考生来说,这不但增加了一次选择机会,也增加了一条上名校的机会。

报名限制条件少

与其他特殊招生方式相比,强基计划报名基本没有限制,只要是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强基计划,这就给了考生更多机会参与竞争。

培养模式更优越

高校会为强基计划录取生制定单独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

除此之外,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也会进行指导。

强基计划报考要求高,考生在选择是否报考时也要做好全方位的考量。

10

强基计划的限制条件

招生专业为基础专业

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主要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相关专业,基本没有涵盖近几年比较火的专业。且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入学后不能转专业,考生报考前需要慎重考虑。

限报一所,志愿填报难度较大

强基计划仅限报一所高校,部分高校可以报2个及以上的专业。这就意味着,考生择校的时候要更为慎重,一方面要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一方面要衡量成绩,避免滑档。

破格入围条件要求高

大部分高校都说破格要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从这个情况来看,可以说二等奖是“基本要求”。这也让竞赛党们有点尴尬,毕竟拿一等奖的竞赛党基本都是奔着清北去的,到底要不要“退而求其次”选择报考强基计划很难抉择。

招生人数较少,竞争压力大

从去年试点院校的招生人数来看,中国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均只招生30人,招生人数最多的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也不过招生210人!从去年入围比例来看,一般都要求1:3或1:4,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甚至达到1:5,竞争异常激烈。

最后给大家带来报考强基的7个注意点!

一、重视高考分数

无论强基计划能带来多少优惠,都是在入围的前提下,而入围有两种方式:1.高考分数;2.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相信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入围方式还是第一种吧,因此第一个重点是:重视高考分数。

二、谨慎选择专业

教育部高校学生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说了“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所以,同学们得想清楚看清楚,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谨慎,毕竟选好专业后,一读就是4年,只有到了研究生才能转专业。

三、重视综合素质强基计划的总成绩是高考分数占85%,校考和综合素质评价占剩下的15%,那么这15%怎么分配呢?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是综合素质评价会进入校考成绩,另一种是综合素质评价直接折算比例合进最终总成绩。

2020 年强基计划中,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一般作为面试重要参考材料,在面试环节评审,评审结果影响面试成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包含自我陈述、道德品质、学业水平、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社会实践等方面。已经有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一定要认真填写,没有系统的高中学校校长也要出具综合素质证明,总之一定要重视综合素质。

四、谨慎校考笔面试

2020年参加过强基计划的不少学生表示强基校考笔试中数学难度较大,部分达到竞赛预赛的水平甚至复赛的难度。强基计划的校考纳入了国家正式考试,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

面试考试也是千奇百怪,考生最好能够提前得到面试这方面的训练,包括自我介绍,流畅度和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比如有一道北大的强基面试题:孩子们回家看老人时,经常捧着手机玩,让老人备受冷落。老人气愤地说:“你们就和手机过吧”,对此谈谈你的感想和评价。该怎么回答呢?

五、确认强基录取志愿需谨慎强基计划在普通高考志愿、提前批志愿之前安排了独立的“强基计划志愿”,一旦确定了这个志愿被录取,就不能再报后边的提前批志愿和一批志愿了,在入选后确认强基志愿前一定要反复思考清楚,别因为确认了强基立即被提档锁档,导致后边又想报其他批次的更合适的志愿又不能。

六、谨慎报名强基计划

由于2021年强基计划政策还未公布,不知道是否可以报名多所高校,不过无论是否能报名多所,强基计划的报名都请谨慎。小编也会第一时间同步所有高校的强基简章,同时做多方面解读。

七、谨慎强基大小年现象

从2020年强基计划的报名情况来看非常火热,招生规模有限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却非常多,但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的招生计划并没有招满,因此2021年有可能政策等会放宽不少。那么如果2020年是小年,那么2021年有可能成为大年。但愿如此,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的升入理想的高校,进一步接受教育。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三学生毕业感言寄语140句

下一篇: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