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精选5篇分享
《破冰行动》该剧以李飞父子的缉毒行动为双线索,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感人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一】
电视剧《破冰行动》,口碑爆棚,豆瓣评分高达8.4分,引发网友热议。该剧在真实大案的基础上,以跌宕起伏的剧情线索,真实硬核的拍摄手法,向大众再现了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艰险重重的侦破过程。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缉毒警察和奋斗在一线卧底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我们难以想象,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破理想信念动摇之“冰”。《破冰行动》中,缉毒警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不敢暴露自己的家庭、孩子、朋友,怕犯罪分子报复。还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每天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要瞒着家人,瞒着朋友,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心里的那杆秤,能够心安理得地做一名警察。对于我们基层干部,面对同样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资,心中也要有杆秤,这杆称一头是理想信念,另一头是人民群众,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破物质利益诱惑之“冰”。《破冰行动》中,蔡永强沉重地说:“干禁毒的,无非就是两种风险,一种是生命危险,因为对手都是些拿命赌钱的亡命徒。这个危险可能不光是自己的也可能是搭档和家人的。第二个便是诱惑的风险,贩毒的人来钱太容易了,为了保命他们可以不惜血本,向我们砸钱,几十几百万地砸,可能这些钱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几天的利润,可对于要还房贷,供孩子上学的缉毒干警来说,落差太大了,不受诱惑这是不可能的。”防止诱惑,基层干部要加强政治学习,通过权力观和荣辱观的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在思想上修德律己;要加强思想教育,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应尽的义务,一定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要有所信仰,制度在没有信仰人手里,会变成无效或者变成为之服务的工具,人有了信仰,才会有所惧,有所信服。
破职业倦怠之“冰”。“当警察的时间久了,对人性的认识,会更加深刻透彻,有时候,看不到是一种幸福。”蔡永强说。长久工作带来的“麻木感”,会出现在各行各业中,倦怠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理想信念弱化、动力不足不愿为的问题,有职务晋升存在“天花板”效应、上升通道狭窄的问题,还有待遇保障、心理关怀不够的问题。基层干部需要加强德行和服务意识教育,自觉提升个人素养、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主动学习业务,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热情沉稳的个性品质。
缉毒勇士,用庄严不悔的选择实现保民安宁的誓言,基层干部,也要用热血青春书写为人民服务的诗篇,让我们共同守护心中净土与理想信念。
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二】
电视剧《破冰行动》从开播以来就好评如潮,通过对其的观看以及了解。笔者认为好评如潮的原因有三个,即态度决定细节。同样,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态度。
态度一:不磨皮、用原声、打造真汉子。本剧区别于如今大部分的电视剧,没有采用任何的磨皮、美颜和滤镜,声音也都是采用演员们的原声,上到主演,下到本片的小配角,都真实的还原人物该有的样子。不花里胡哨,真实还原英雄们真汉子的本色,这个细节体现了制作团队对音画的严格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追捧该剧的原因。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当具备“不磨皮、用原声、打造真汉子”的影片制作态度,放下身段,丢掉架子,回到人民群众中做真实的自己,实地了解情况,耐心听取群众意见,积极解决群众困难,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态度二:真枪实弹、真实警力。因为本剧得到了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省公安厅等单位的支持,所以在电视剧里出现的一切警力和枪支都是我国真实的。而所有的抓捕与布防步骤也都是按照真实的情况模拟出的场景。导演刻意抓住了这些方面的细节,让本剧也更具真实感。基层党员干部同样应当做到善于抓细节,具备优良作风和真实感。细节决定成败,量变引起质变。干部作风总是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是细节累积的结果。实践证明,从细节抓作风,往往能产生实效。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细节,看起来都是“小事”,根本目的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件“大事”。不断加强改进工作作风细节,让人民群众体会到党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感。
态度三:缉毒为信仰而战。黄景瑜饰演的缉毒警察李飞与毒贩对话中,首次谈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钱。毒贩愿意出80万,让李飞放自己离开,而且毒贩问李飞工资是多少,李飞大方的承认了自己工资3000元不到,面对22年的工资,李飞没有任何的反应,毫不为钱所动。在警方与毒贩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受贿行贿,往往是避不开的话题。然而本剧的导演,将其毫不避讳的,把这个行贿的细节,完整的呈现了出来。这个细节的体现,不仅显示了缉毒警察破案的艰辛,更体现了他们对信仰的坚持。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当不断加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困惑面前不糊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困扰面前不压头,在困苦面前不叫屈,从而以政治和信仰上的坚定性来保证思想和工作上正确的前进方向。
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三】
近日, 一部以公安缉毒工作为题材的电视剧《破冰行动》在网上爆红,迅速引发热论,豆瓣评分8.5,无数网友共同关注热追,相关话题多次冲上微博热搜榜。
而《破冰行动》中让人谈之色变的塔寨村,现实中曾真实存在,这个拥有1.4万多人的村庄,2013年年底遭到3000多警力的清剿,182名涉嫌制毒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村中缴获的近3吨。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该村的惨痛教训,说明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广大乡村很多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共同体,有非常强的凝聚力。但如果得不到正面价值观的引导,这种凝聚力就有可能散发出“负能量”,社会危害性尤其大。近年来一个村庄的“集体沦陷”,如“村”“乞丐村”“诈骗村”等屡见报端,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看似一村一镇的偶发事件,实质上是基层党建出问题、基层治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必然现象,这也正是我们乡村基层治理“痛点”所在。
村居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是“神经末梢”的核心和关键。村党支部本应是党在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缘何在事件中“失声”“缺位”?像此类“村”,深刻暴露出少数村居基层组织长期瘫痪,导致基层社会“百病丛生”的问题,正如在警方通报中所说:“宗族势力霸道操控村务”。村“两委”长期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偶尔开会就直接在原村支书蔡东家(剧中村长“林耀东”原型)家中完成。而蔡东家既充当制贩的“幕后老板”,又利用党员干部身份帮助涉毒分子“捞人”。当地一些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少数直接参与其中,利益驱动下沦为“保护伞”。
乡村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环、关键一招,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村”问题的产生虽有多种因素,但长期以来基层党的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基层管理服务匮乏等难逃其咎,这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强战斗堡垒,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为乡村治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工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决策制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抓好经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让乡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相信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现代化乡村治理定能“破冰远航”,直挂云帆济沧海。
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四】
近期中央电视台、爱奇艺联合出品的《破冰行动》的热播,这部取材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视剧在“朋友圈”掀起了一波热烈的讨论,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登记新发现吸毒人员34万,同比增长1.9%,尽管增幅较2016年下降5个百分点,但在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形势依旧严峻。
俗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看过《破冰行动》前三集之后,想起绵竹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韩顺军,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在工作岗位上突发急症,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33岁,感慨良久。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缉毒”是仅存在于新闻里“熟悉而遥远”的传说,然而对于向韩顺军这样的一线缉毒警察来说,每一次出警都是生与死的较量。在国人安享和平生活的背后,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从未停止过。所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黄景瑜饰演的年轻缉毒警李飞,他身上兼具缉毒警察的正义感和年轻人的冲劲拼劲。对于我来说,韩顺军同志就是现实中的李飞,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展现了当代人民警察的优良作风和职业素养,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时代风貌,显示了党员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和优秀素质。
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我们应当向韩顺军同志等等一系列的优秀共产党员们学习,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学习他们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始终做到主动担责、全力尽责,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始终做到满腔热情深入群众,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学习他们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始终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五】
近期,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破冰行动》正在热播,以李飞为代表的缉毒警不畏牺牲,在“内鬼”、毒贩、涉黑等人员的层层围攻下拼死撕开当地毒贩与保护伞织起的那张巨大的地下毒网,并冲破重重迷局,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的顺利展开扫清障碍。
此剧取材于2013年广东陆丰“雷霆扫毒”真实案件,揭露了亚洲制毒第一村—陆丰博社村的兴起与灭亡,此村通过“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家族式运作”等手段,让陆丰村由“穷村”跃升为“富村”,同时也让该村的致富产业——,占有量超全国市场份额的1/3,其贩毒行为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猖獗的地步。而以李飞、养父李维明、亲父赵嘉良为首的两代缉毒警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线,深入“毒窝”,以恪尽职守、机智勇敢、奉献牺牲的职业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两代人对缉毒“上瘾”的故事。
总所周知,毒贩是所有犯罪分子里面最“暴烈”的一个,因为一旦抓住罪行非常严重,一般情况都是死罪,所以他们都是有比较大的组织团伙,有些甚至配枪,而作为缉毒警察也成为了最危险的一类人。大型毒贩一般都是亡命徒,一旦知道是谁在背后是谁在侦查,很大可能会报复对方。所以,缉毒警在电视上出镜会被要求遮住脸有些还会变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描述。试问,在人人都谈“毒”色变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面对暴力敢于亮剑,面对暴利甘于免疫,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为人民“上瘾”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守与行动的指南,为的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8900多万党员中的一员,我们或许没有缉毒警那么英勇,在枪林弹雨中来回穿梭,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有一颗与缉毒警一样对人民“上瘾”的初心,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在笔者看来,首先我们要有一颗装得下“大家”的心,只有把“大家”装进去,才会减少“小我”的容量,才会在自我利益面前翻不起大浪,以“我将无我”的精神境界实现“大我”;其次,我们得有一颗“正能量”的心,我们要与时代接轨,要如同海绵般吸收时代养分与历史精华,让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档加速,遇强则强,从而更好地武装头脑,发挥主观能动性,抵制大风大浪;最后,我们得有一颗“为人民务实”的心,发挥小我的大能量,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韧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走好新时代的奋斗之路,展现时代的最美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