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
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节目,由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1)
近日,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国家宝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处可见人们为这部节目点赞、各路好友竞相向我推荐“一定要看啊”,连一向高冷的豆瓣网友也给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当然,《国家宝藏》有很多走红的理由。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气磅礴的解说词,以及华丽酷炫的舞美效果。连在年轻人、二次元们扎堆的B站,《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弹幕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大呼“真是良心综艺”。
在华丽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广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
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2)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
电视屏幕上,继“诗词热”和“朗读热”之后,蜂拥而至的文化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雷同趋势。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从创作源头上秉持高品质与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细磨,让央视文化节目品牌再创新高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极大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电视工作者在幸福的同时,也感到了惶恐——如何在珍视与呵护中去继承和发扬?
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或许这正是《国家宝藏》立意的高远和深邃之处。然而,作为承载信息极大丰富的民族基因宝库,文物并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堪称包罗万象。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或神采飞扬,或荡气回肠,或屈辱苦难的记忆,而且可以让今人回溯过去、找到认识自我的坐标;不仅蕴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这是一个厚重而广博的领域,也就注定了节目的格局更加宏大,视野也更为开阔。
从“诗词文化”到“国宝重器”,央视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以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融入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国家宝藏》正是央视肩负国家媒体责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尝试。”朱彤如是说。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让那些珍藏于博物馆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也是让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相得益彰。正如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所说:“每一件文物都记载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据悉,九家博物馆馆长将组成“国宝守护联盟”,亲笔签名的99套9张签名纪念门票套装将送给幸运的热心观众。这组套票堪称“绝版”,早已全部启用电子门票的南京博物院专程为《国家宝藏》重制纸质门票,一周前新馆刚刚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为《国家宝藏》提前印制了新馆门票,节目以满满的诚意为观众准备了这份特别的礼物。其实“签名套票”只是一个符号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进博物馆。
除此之外,伴随《国家宝藏》的正式启动,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将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时代的共鸣,让博物馆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巡视员罗静说:“《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的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观照当下,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3)
最近,一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瞬间刷屏。新颖的原创模式,豪华的嘉宾阵容,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众人纷纷为其打CALL。节目不但有高颜值,还非常有内涵,且知识性特别强,有人总结这个节目是话剧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版《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期节目主打故宫博物院推荐的三件国宝:千里江山图、各种彩釉大瓶和石鼓。每一件国宝都是那样的引人眼球,背后又有那么多曲折的故事。在请来的国宝守护人的讲述下,让我们既了解了国宝的知识,又看到基于历史合理虚构的国宝故事。有的故事风趣幽默,有的故事发人深省,除了那些明星国宝守护人,还有耗时四个月复制千里江山图的美院教授,有不怕繁琐,不畏艰辛的国画颜料制作人,有如数家珍的故宫博物院志愿者,有世代守护国宝的守护者。
从千里江山图我看到了专注,认真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临摹绘画工艺就有五项,层层叠加,细心涂染,才能达到如此精美效果。而颜料的制作更是让人惊叹,原来珍稀的宝石如绿松石、孔雀石、千年贝母化石,是拿来做颜料的,还必须要顶级的才可以,制作工艺更是耗时耗力。也正是这样,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从各种彩釉大瓶中我看到了创新。集各朝各代十七种名贵釉彩于一身,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集历代大成于一体,群英荟萃,是清代高超制瓷技术的代表作品。一反当时素雅,简单的观念,这就是一种创新。而烧制这件瓷器成功的概率仅有0.23%,由此可见景德镇工匠的专注与耐心。志愿者如数家珍的解说,不也是一种专注与敬业吗?
从石鼓中我看到了传承。石鼓共有十面,因石制型似鼓而得名,上面一共有600多个大篆,也被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中国方言众多,正是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使各民族,各个地方都能顺利沟通,让中国文化、文明得以传承。而守护者不仅世代守护着故宫的文物,年近七十的他还在故宫做着守护故宫文物的工作,1860000件文物就是被他用了七年的时间一件一件数出来的,不光是简单数数,还要登记诸多信息,这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完成这件工程的信念来自于前世的传承,今生的守护,文化传承的责任。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流传千古。
这责任、传承、敬业、专注、创新,不正是我们正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吗?只有拥有这种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出国之瑰宝。同样,只要我们秉承着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光谷机电的一名料账员,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公司自制成品与半成品入库和外购物料入库账务的处理以及不合格品移库账务处理,在工作中做到准确及时录入单据,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性,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将这些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就是我对于这种精神的最好理解和诠释。
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4)
《国家宝藏》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首先,《国家宝藏》用年轻人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为30万+,还有4万密集弹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户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90%的用户是25岁以下。这样一个文博体裁的节目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央视节目的年轻化,《国家宝藏》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用年轻人关注的点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国家宝藏》用话题性引发热度
节目播出后,热门话题也没有断过。第一期结束,#乾隆农家乐审美#又被玩坏了。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对于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更是直接被演绎到了真人秀中,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广大年轻受众的点,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度。而《国家宝藏》也通过这个引发网友共鸣的点,告诉了大家乾隆迷之审美背后的原因,现场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而且它的烧制技艺可以说世间仅此一个。
第三,《国家宝藏》用历史和文化引发共鸣
在《国家宝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和电影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热度,而此次《国家宝藏》更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辈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轻人对国家的自信心。
《国家宝藏》正是想借此机会来引发年轻人对于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看《国家宝藏》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话!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气!《国家宝藏》真的做到了,让我们觉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腾,涣然新生。我才发现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除了说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语来形容。慢慢安静下来,细细品味。感觉到用演绎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让国宝活起来了,尤其是看那个千里江山图…太能激发民族自豪感了!
没有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没有当红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过《国家宝藏》,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净土,仿佛在与先人对话,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国立说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5)
《国家宝藏》是一类的文博探索类的题材,主旨主要是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去,传下去。而它的阵容主要是主讲人张国立001号讲解人(类似主持)、九大馆长(故宫、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陕西、湖北、浙江、辽宁博物馆),及请的明星类人物。不瞒大家说,本人基本上仅仅去过恐龙博物馆,惭愧,惭愧。自身的知识受限,对于博物馆来说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储备不够,恐有沽名钓誉之嫌,故至此不敢踏入其中。而看了第一期的《国家宝藏》之后发现,在下简直是幼稚,五千年的文化,器物、画卷、书法等,光是一项就足以让人研究数十载。实在感到羞愧。
27件国宝共赏,27位国宝守护人(明星阵容),演译国宝的前世今生(是真的进行表演啊喂)。(这样的形式其实倒是让我想起了哑舍那本书)每期有三个国宝进行讲解,由三件选一件,CCTV《国家宝藏》官方微博微信进行投票。
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每一个国宝的背后的故事作为代入点,解读它的生命密码,把我们拉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而对于人员的选择上则是李晨这一类的演员,保证了表演的可观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舞台的效果也是极为用心将用3D效果完全呈现了出来,当时的铺陈摆设,及气氛的渲染,都添上了一笔。
2、讲解细致、问题深入浅出,同时又具有趣味性,不同于以往的讲解人独自解说,而加入了张国立老师和李晨作为代表,以大众与自己的角度进行发问,这样保证了趣味性和互动性。以这第一幅《千里江山图》为例,首先李晨寻问了它的制作过程,而这位冯海涛老师,他事先自己还原了它的画法,来进行的讲解(以VCR作为辅助)。再有当我看到这幅青绿山水画时,我在画中却看到最后一层是蓝,故而有此问,不是蓝吗?哪来的青?没想到刚想出来,张国立老师就问了起来,原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时的第一个感觉,震撼。简直不要再亲民了。让我们知道这幅画的珍贵之处在哪里,经千年而不变色来自于宝石颜料,“上等的材料都用来画画,中等的才用来吃”这也是没谁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在后面,还专门请了仇庆年来实操这些颜料的来源及制作工艺。匠人之心。在最后时仇庆年表达了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不光是传承问题,还有资源的稀缺。原来在我们世界中还有这样的一群匠人,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眼中只有明星、只会关注他们,而对于我们国家的珍贵文化财富却视而不见。(看了看自己手机里的微博,想把它卸了)。
3最后则是九位专家进行点评,更加权威,可以说是重重把关。
其中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说“很多人都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连这点信仰都糊涂,那我们何以为人呢”我听了这翻话,久久不能忘怀,因为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没有信仰,身边人也没有感觉到。我很郁闷,而这句话解读了一切,不管对错,原来我想听到的,就只是这个答案。这是来自于国家的自豪,更是属于我们的骄傲。想起了开场的张国立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我由衷的希望可以掀起一阵全民学习中华文化的浪潮,而我们面对传承,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