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

嘴角分享 84657

嘴角 分享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通用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有哪些?在为民服务的奋斗路上,朱治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藏高原那片他挚爱的热土之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篇1)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用忠实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形象。

“到基层去,多走多听”,他是热爱乡土的好公仆。作为城里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一工作就跟农民和乡村干部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深知基层不易,而这段经历也造就了热爱基层的朱治国,作为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他不忘“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截至离世前,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一张被标记村名的地图,记录了他的足迹,也见证了他的坚守。如今,每个青年干部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使命和重托,当学习朱治国同志甘于奉献、沉下身子、扎根基层的精神品质,让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生命的足迹印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之上。

“查实情”“听心声”,他是实干担当的好干部。“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这是同事们对他一致的评价。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仅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更是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亲自带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朱治国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经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真正用生命诠释了“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面对困难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事品格,努力做实干担当的好干部。

为人干净“零污染”,他是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利保持着敬畏之心。工作生活中,他对腐败问题“零容忍”,洁身自好“零污染”,2004年底朱治国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下基层时,为了避免有人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亲自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古人言:“寡欲以清心。”做朱治国的朋友也要清心寡欲,朋友聚会中,他要求决不许带“一个外人”,不许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正是朱治国这种不让亲友们“沾”一点“光”,工作中见不得“一个小人”得廉洁作风,成就了组织工作的清风正气。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用清廉恪守为民初心,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篇2)

近日,一篇新华社发布的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受到广大党员干部转发、学习、致敬。仔细阅读了全文了解了您奋斗的一生,22年工龄,25年党龄,您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忠诚担当干净,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形象!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懂您的无悔选择,坚定我扎根基层的信心决心。品学兼优的您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而是直奔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对您是不小的考验,但您是不怕吃苦的,把这当作小小的磨砺,打心眼里愿意扎根基层,也正是这种热爱,让您走遍了全省一大半村庄,足迹见证了您的坚守。回想起去年我快毕业的时候,面对大城市央企的offer还是家乡的选调生,我也犹豫过,怀疑过,惆怅过,但最终我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如今我已经在村锻炼一年了,期间“酸甜苦辣”俱全,可谓是味道十足,但每一种味道里细细品味都蕴含着一次次成长、一次次蜕变、一次次“满足”。基层苦吗?有点,确实周围附近没有繁华的商业圈;但甜吗?很甜,甜在心头,“毛毛到我家吃午饭嘞”,“你办事我放心”,在一声声夸赞中“迷失”自己。

读懂您的实干担当,坚定我敢闯敢干的奋斗姿态。“休息二字好像与您无缘,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这一路来您始终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不畏高寒、不惧缺氧,深入一线、解决堵点,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大力抓村集体经济,让青海省全部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60.9%……许多工作,都能见您的身影。在这一年里我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我却愈战愈勇,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在防“疫”防汛一线留下“不胜不归”的身影、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上留下拼搏奋斗的身影、在解决群众的“家长里短”中留下“一心为民”的身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绘就青春画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读懂您的一尘不染,坚定我永葆端正的党员本色。一尘不染是对您的高度评价,您为人干净,做事坦荡,对待朋友“清心寡欲”,对待家人“不开后门”,对待下属严管厚爱,对待“小人”如履薄冰,始终保持清风正气。“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作为从政“新人”,我当继续强化政治理论、红色__的学习,烧旺理想信念之火,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学深悟透党章党规党纪,严守纪法规矩,时刻自重自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抵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绝不踩“红线”,碰高压线,守住早节,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广大年轻干部必将您的精神持续传承下去,接过奋斗的接力棒,在时代洪流中奋楫前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篇3)

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同志走得突然。2022年6月11日,43岁的朱治国在母亲和儿子的哭声中撒手诀别。朱治国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运用“土里土气”的工作方式、深入“特殊气候”的工作环境、用“产业振兴”发展地方企业,充分表达了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用好朱治国同志留给我的宝贵的经验,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基层工作添砖加瓦。

运用“土里土气”的工作方式,做热爱乡土的好干部。

“到基层去,多走多听”。作为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21岁的朱治国没有选择留恋城市,而是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家乡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从开始工作就跟农民和乡村干部打交道,让他深知基层工作不易。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完成“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朱治国用他“土里土气”的工作方式,用脚丈量着各个村庄,走遍了全省的大半个村庄,了解基层的工作,发现基层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更应该向朱治国学习,用好“土方法”,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了解基层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基层工作。

深入“特殊气候”的工作环境,做创造特殊业绩的好公仆。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仅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更是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亲自带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也正是这种深入“特殊气候”工作环境的毅力,换来了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4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作为基层干部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要以朱治国为榜样、为行动标杆,时刻葆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时刻坚定锲而不舍的态度,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让无言的基层大地刻录上我们砥砺为民的足迹!

用好“产业振兴”的工作前提,做推动一方富裕的好领导。

“乡村振兴,基层班子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常年研究基层党建,又分管党员教育,朱治国发现,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不到三个月,系列方案和办学规划上报省委。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陶北村作为西宁市城北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创建‘红色物业’、落实‘三乡工程’,旅游项目投运三年多累计营收约1500万元,解决本村及周边村镇200人就业。作为基层干部在基层,要向朱治国学习充分挖掘各类人才的潜在价值,突出技能优势,尝试联合扩产、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一些“新路子”,努力开创“带动一片、引领一方”的“新格局”。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篇4)

近日,“先锋故事”栏目推出“朱治国: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在西宁最好的季节里却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了我们。读完朱治国的故事,我深感痛惜也备受感动。或是被眼前美景吸引,或是习惯了山腰的“舒适圈”,广大正处在“山腰”的年轻干部要从这份沉甸甸的“生命答卷”中汲取攀登力量,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敢于担当、臣心如水,继续昂扬向上、顶峰相见!

顶峰相见,要有“万山磅礴看主峰,沧海茫茫望灯塔”的坚定信念。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但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朱治国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作为一名刚刚到基层工作一年的年轻干部,不仅要做到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更要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要在属于我们的“梁家河”里,写下最美的奋斗故事,要在基层的“大熔炉”里,锻造我们的“钢肩膀”“铁脊梁”。基层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但小桥流水、阡陌纵横也是另一种美。在基层扎根的我们,要像水稻一样,在春天播撒种子,在夏天施肥除草,才能在秋天收获满满。

顶峰相见,要有“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的不懈奋斗。为了让更多的村“两委”干部迈进校门、获得学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带头人,朱治国带队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此项工作也被很多省市借鉴。时序更替,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岁月变换,镌刻的是奋斗者的足迹。“人生万事需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广大年轻干部既是“追梦人”,也将是“圆梦人”,奔赴梦想的道路上,不能做讲大话、讲空话的“空谈客”,而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干成事”的责任感,推动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顶峰相见,要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勇毅担当。面对陶北村发展项目却陷入“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的争议,停滞不前。听完情况,朱治国边研究相关政策边跟村支书讨论,反复确认项目手续齐全、施工合规,然后坚定地说“你走的路是对的”,还教村支书下一步如何具体操作。两个礼拜后,审核通过,项目继续推进。拨通朱治国电话,村支书陈俊良再次听到坚定的声音:“书记加油干啊,干好了,我带人来学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奋进新征程,我们必然会遇到更多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韧劲、“争当出头鸟”的胆识,奔着矛盾去,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历史从来只会眷顾坚定者、无畏者、搏击者,唯有撑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唯有勇毅担当方能突出重围。

朱治国好公仆对标学习心得感悟(篇5)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榜样的精神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榜样的先进事迹是可追可及的。让我们怀着崇高敬意走进朱治国同志铿锵无悔的一生,用一串串“重若千钧”的数字破译精神密码,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初心答卷。

从“21岁扎根西宁800公里外的戈壁乡镇”中,解密“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作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朱治国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风花雪月”,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满腔热忱拥抱戈壁乡镇的“风沙草根”。面对“环境恶劣、条件拮据”的现实困境,漫天黄沙并没有吓退这位21岁来自城里的娃娃,“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领导和同事对初次入职的朱治国给予了高度赞赏。是啊,800公里是苍凉与繁华的距离,更是信念和忠诚的尺度。“他爱家乡爱工作,他是打心眼里愿意这么做。”同门师兄的一句话解释了很多人的疑惑。是的,因为热爱,所以无悔;因为责任,所以担当。我们和朱治国一样选择了基层,也要与他一样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昂扬“忠诚于党,报效于民”的精神脊梁,在激流勇进的时代浪潮里、在光明远大的赶考征程上,真正点燃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澎湃起“万山磅礴看主峰”的领航伟力!

从“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中,解密“实干笃行、务实创新”的职业操守。朱治国在常年研究基层党建、管理党员教育的工作中发现,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难题,啃下“硬骨头”,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打通激励报名的作用渠道。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不到三年时间,青海省广阔的农村地区,成千上百的基层干部、村两委成员迈进校门、获得学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带头人。此项组织工作效果明显、操作有力,被很多其他省市借鉴。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发扬朱治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用“真抓实干”解决好三农问题,多接一点“烫手芋头”、多当一次“热锅蚂蚁”,深刻理解发展的成绩等不来、靠不住、要不到,也拖不起。务必要戒骄戒躁、尽心尽力,切不可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错误思想,当起“冷漠看客”和“甩手掌柜”,要砥砺前行、风里来雨里去,在“沾泥土带露水”中勇做新时代的“过河卒”“实干家”和“奋进者”。

从“走遍全省362个乡镇,连续32天吃住在单位,睡坏4张行军床”中,解密“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2016年,了解到基层反映待遇低严重影响脱贫发展和组织建设的情况,朱治国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带队组织大家迅速分组下乡,冒者严寒、克服缺氧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亲历了基层干部腿跑断、嘴磨破,却付出多、收入少、保障不足的实情后,朱治国一头扎进办公室,写报告、拟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夜以继日”,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马上要启动,我们去村里看看”,朱治国与同事通过电话后,两人驱车来到海东市,避开县城周边,专挑山沟沟钻,不定路线,见村就看。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一步一足皆是为民彰显,一心一意全然问心无愧。朱治国用生命点燃了党的事业,也点亮了人民群众温暖的心灯。作为基层干部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要以朱治国为榜样、为行动标杆,时刻葆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时刻坚定锲而不舍的态度,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让无言的基层大地刻录上我们砥砺为民的足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我们也许是一名平凡的基层干部,我们也许这一辈子也都默默无闻,但我们仍然要坚信历史和人民总不会忘记,就像不会忘记朱治国同志一样,铭记我们铿锵激昂的力量、铭记我们青春无悔的奉献、铭记我们砥砺为民的奋斗。流血、洒泪、淌汗,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除了鲜花和赞美,还有精神和积淀,相信在未来某一天,我们回首过去会因为自己矢志初心、挺身向前而“满怀骄傲”,那一刻,我们都是英雄,是自己的也是人民的!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心得

下一篇:朱治国优秀品质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