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的饮食礼仪
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油、重味的特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食俗
丧葬食俗
长治县一带,过去人死后所供祭品分4种:一是三牲祭----猪头、鱼和公鸡;二是三滴水----4大碗、4小碗、4个碟子;三是白头祭----馒去时头;四是刀番祭----0.5公斤猪肉。现在,近亲主要以猪头、三滴水为祭品,一般关系的以糕点为祭品。起之秀沁水、阳城的农村,丧家在出殡前,儿女侄孙辈要提米饭、油食、馍等到坟地吃,撒五谷于地,儿女连土带谷抓在手里,装入口袋,名曰抓富贵。在这个地区,人死后有过七习俗,每逢七日哭祭一次。“七七”仪礼要求备不同祭食。一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齐勒,四七火烧,五七多数吃酸菜、芥菜饺子,六七、七七无定食。然后要过百天、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祭祀时还要烧纸浇汤,跪拜叩头。十周年过完后丧事至此结束。
婚姻食俗
沁县一带,新娘上轿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的离别饭。有的地方新娘上轿前要吃鸡。新娘迎来后,还要让新郎新娘喝起缘(因两人未曾见过面,这时才互相认识,故叫“起缘”)拌汤,汤内要放进蜜与香油。先让新娘喝三口,然后转交新郎喝,喝完后才能共拜花堂。
生育食俗
这一地区的产妇,在分娩头三天只让喝些不沾牙的米汤水(晋西北地区叫做定心米汤)。月子里,小米稀粥与稠米汤是产妇的主要食品。满月那天,产妇要忌吃一天面食,喝一天小米粥,称对月米汤。满月之后饮食才能恢复正常。近些年已没有这种习俗了,不过多数人家还要忌吃肉食和油腻食物。
特色美食
1、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的传统面食,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其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在全国非常有名,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2、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
过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山西阳泉平定古州给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十分美味。
3、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平遥牛肉加工的手工技艺全面继承了“老字号”的传统。不加色素,其色红润,不用作料,绵香可口。在加工工序上,从一头牛的筛选到出肉,皆为古法,味道绝美,是三晋大地上的美味佳肴,非常好吃。
饮食特点
1、山西人喜食杂粮,干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食用,花样很多,南北各异。晋北寒,喜食热量高的莜面、玉米、土豆。副食萝卜、豆腐、腌菜。忻州晋中以高粱、玉米、酸菜。晋南对小米饭、馒头、饼子有浓厚兴趣。
2、山西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盐份损失很大,山西过去吃饭少食蔬菜,全凭盐、醋相佐口味重,从生理上需要盐份,山西晋中人喜早上喝汤饭的特点,也是补充身体水份的原因之一。
晋南人吃饼,干食。山西人爱吃盐,醋习惯来历久已,同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关。贫乏的餐桌上,全靠盐、醋调味,艰苦的劳作之后靠盐补充身体,如山西林县地区现在仍然吃面以:盐、醋、酱油吃面。
3、山西人喜吃醋,醋用量很大,山西水碱性大,加上以杂粮如莜面、高粱、玉米、土豆等等高热、耐消化的食品,醋帮助消化,山西人被称为“老醯”,山西人无论面条、包子、饺子、馅饼、炒菜(大部分)都离不开醋。
否则,做出的饭不香。山区有的居民以酸汤代替酸菜的习惯,以前山西山区的百姓穷,买不起醋,只能以酸汤做菜。山西人家家要做醋,醋壶、盐并不离桌。
4、山西人喜欢吃咸菜,大部分自己腌,萝卜、豆角、大白菜等等都能腌,在山西吃咸菜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口味有酸,有咸的 ,口感较脆,山西人腌咸菜要用粗盐,据说粗盐腌制的好吃。
到目前,山西每到秋季有一段时间专供粗盐,山西一家人一顿饭吃下一两个大头菜是常有的事,咸菜到了冬季,春季是餐桌上主要的下饭菜。咸菜喜食口感较脆的,如将白萝卜切成条经晒制几天后,用盐、蒜籽一同腌,腌好用花椒油炝食,喜食辣椒的放点辣椒。口感脆有嚼头,蒜香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