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课堂 > 礼仪 > 传统礼仪 >

徐州节日风俗礼仪

森河分享 310869

森河 分享

徐州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徐州节日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徐州古时端午节盛况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据民俗学家李世明介绍,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蒲节、天中节、沐兰节、女儿节。

由于地域差异,所以名称不同,徐州地区就叫“五月端午”。旧时曾经把端午节叫天中节,这来源于五月五日,乃符天数也,午时为天中节。”

自古以来,徐州地区端午节的风俗颇有特色,活动很丰富。那么徐州地区百姓怎样过端午节?民俗学家李世明老师收藏有徐州地方文化名人卜啸天的一册诗集,上收录一首《端阳》诗:端阳节届号天中,艾虎门悬处处同。萱草舒眉生嫩绿,榴花照眼弄新红。分餐角黍颁新制,争射粉团效古风。溺水屈公人悼叹,龙舟竞渡楚江空。

另外,清同治年间睢宁诗人陆荫培有首《端午》诗,记述当年徐州人过端午节的情况:角黍满盘中,沿来自古风。佩囊粘艾绿,樽酒点榴红。茧虎夸形似,花狮斗彩同。一年几佳节,欢喜是儿童。

食俗:吃粽子、粉团、独头蒜

家家吃粽子,“角黍满盘中”。这是徐州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和重要习俗。徐州人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炖在炉上,夜间煮熟,满屋飘着粽叶香味,早晨分而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徐州南湖、三官庙、北望等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徐州的元宵节风俗

(一)吃元宵、大包子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徐州习俗,元宵节一定要煮元宵,蒸大包子。

(二)赏灯、赏月 元宵节家家做灯、人人赏灯。较有特色的是一种面灯,蒸大包子时专门蒸制的,形如钵,唯上沿捏成莲花边,里面放些豆油(香油更佳),另用新棉花做灯捻(芯),油燃尽后,面灯也烤得黄黄的,食来脆香可口。

丰、沛县一带,面灯最负盛名.农民多蒸成十二种属相或标志十二个月的面灯.晚间点燃后放大门、畜房旁边和鸡舍、石磨、粮囤、灶台上。以灯内水量和灯花预卜当年各月雨量和年景。

(三)抛(heng)刷把帚 元宵节这天晚上,徐州东南睢宁、古邳一带有抛刷把帚的“放火”习俗。元宵节的前几日,孩子们就开始搜集刷把帚了。元宵节的晚上,孩子们把刷把帚拿到空地,将其点燃,抛向天空,掉下来再抛上去。边抛边唱:“刷把子,琉璃灯,老和尚帽子大窟窿。刷把子,琉璃灯,一棵秫秫(高粱为小秫秫,玉米为大秫秫)打半升”。

新沂县一带的“抛刷帚把”及游戏时所唱歌谣与此相同,但时间在农历二月二。

(四)玩“的的虮” “的的虮”是古邳一带的说法,因溅落的火星象虱虮一样细小而得名。徐州城区及丰沛一带,则称为“滴溜金儿”,意即拿在手中,一挥一舞之间,必散落一溜金星。这种小焰火,城乡孩子们都爱玩。

徐州的二月二风俗

农历二月二,徐州俗称“龙抬头”,因从此雷声渐多。“二月二”的活动有好几种。

(一)诅咒害虫 二月二正处于“惊蜇”时。从此,百虫都从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这天早晨人们醒来后,未起床,先用一件东西敲床桄,边敲边念:“二月二,敲床桄,香大姐(臭虫),下南乡(意即走得远远的)。”晚上,则取春节点剩下的蜡烛,点燃后遍照各处及墙壁、墙角,同时口念祷词:“年时蜡烛照粉墙,蝎子蚰蜒土里藏。”照毕,一手拿个瓢,一边念咒:“二月二敲瓢礤,十窝老鼠九窝瞎。”

(二)祭土地神二月二要到土地庙设祭上贡,因为农村往往从这一天开始准备春耕。为表吉利,早晨起来,先用柴木灰在庭院里及晒谷场上围成仓形,当中放点麦粒、谷子(城里放铜元或银元),口念祷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新沂一带,年前蒸几个“仓龙”,仓龙的嘴里含一枚制钱,眼里点两粒高粱,龙须以高粱荛子制成。把它埋在粮食里,到二月二这天拿出来,放在锅里馏一遍,然后全家分食。

(三)吃蝎子爪丰、沛县一带,炒糖豆给孩子吃,名为“吃蝎子爪”。据说可以免遭蝎子螫。有的将春节留下的大馒头蒸一蒸给老人吃,认为可以免腰疼;将元宵节留下的面灯给青壮年吃,认为可以增强体力。订婚的男女多在这一天换“庚帖”。

(四)吃糖豆 徐州城中,二月二必须爆玉米花、大米花、黄豆等类的食物给孩子吃。

另外,炒用白面制作的糖豆吃。近年来,炒制多改为油炸。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重阳节风俗习惯礼仪

下一篇:安徽过年风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