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安全用电常识(2023)
关于家庭安全用电常识(2023)
家庭安全用电常识都有哪些?安全用电,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家庭安全用电常识(2023),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庭安全用电常识(2023)
1、每个家庭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电工器具,如验电笔、螺丝刀、胶钳等、还必须具备有适合家用电器使用权用的各种规格的保险丝具和保险丝。
2、每户家用电表前必须装有总保险,电表后应装有总刀闸和漏电保护开关。
3、任何情况下严禁区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保险丝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匹配。更换保险丝时要拔下瓷盒盖更换,不得直接在瓷盒内搭接保险丝,不得在带电情况下(未拉开刀闸)更换保险丝。
4、烧断保险丝或漏电开关动作后,必须查明原因才能再合上开关电源。任何情况下不得用导线将保险短接或者压住漏电开关跳闸机构强行送电。
5、购买家用电器时应认真查看产品说明书的技术参数(如频率、电压等)是否符合本地用电要求。要清楚耗电功率多少、家庭已有的供电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配线容量、插头、插座、保险丝具、电表是否满足要求。
6、当家用配电设备不能满足家用电器容量要求时,应予更换改造,严禁凑合使用。否则超负荷运行会损坏电气设备,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
7、购买家用电器还应了解其绝缘性能:是一般绝缘、加强绝缘还是双重绝缘。如果是靠接地作漏电保护的,则接地线必不可少。即使是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作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亦有好处。
8、带有电动机类的家用电器(如电风扇等),还应了解耐热水平,是否长时间连续运行。要注意家用电器的散热条件。
9、安装家用电器前应查看产品说明书对安装环境的要求,特别注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不要把家用电器安装在湿热、灰尘多或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10、在敷设室内配线时,相线、零线应标志明晰,并与家用电器接线保持一致,不得互相接错。
11、家用电器与电源连接,必须采用可开断的开关或插接头,禁止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孔。
12、凡要求有保护接地或保安接零的家用电器,都应采用三脚插头和三眼插座,不得用双脚插头和双眼插座代用,造成接地(或接零)线空档。
13、家庭配线中间最好没有接头。必须有接头时应接触牢固并用绝缘胶布缠绕,或者用瓷接线盒。标止用医用胶布代替电工胶布包扎接头。
14、导线与开关,刀闸、保险盒、灯头等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多胶软铜线接头应拢绞合后再放到接头螺丝垫片下,防止细股线散开碰另一接头上造成短路。
15、家庭配线不得直接敷设在易燃的建筑材料上面,如需在木料上布线必须使用瓷珠或瓷夹子;穿越木板必须使用瓷套管。不得使用易燃塑料和其他的易燃材料作为装饰用料。
16、接地或接零线虽然正常时不带电,但断线后如遇漏电会使权电器外壳带电;如遇短路,接地线亦通过大电流。为其安全,接地(接零)线规格应不小于相导线,在其上不得装开关或保险丝,也不得有接头。
17、接地线不得接在自来水管上(因为现在自来水管接头堵漏用的都是绝缘带,没有接地效果);不得接在煤气管上(以防电火花引起煤气爆炸);不得接在电话线的地线上(以防强电窜弱电);也不得接在避雷线的引下线上(以防雷电时反击)。
18、所有的开关、刀闸、保险盒都必须有盖。胶木盖板老化、残缺不全者必须更换。脏污受潮者必须停电擦抹干净后才能使用。
19、电源线不要拖放在地面上,以防电源线绊人,并防止损坏绝缘。
20、家用电器试用前应对照说明书,将所有开关、按钮都置于原始停机位置,然后按说明书要求的开停操作顺序操作。如果有运动部件如摇头风扇,应事先考虑足够的运动空间。
21、家用电器通电后发现冒火花、冒烟或有烧焦味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22、移动家用电器时一定要切断电源,以防触电。
23、发热电器周围必须远离易燃物料。电炉子,取暖炉、电熨斗等发热电器不得直接搁在木板上,以免引起火灾。
24、禁止用湿手接触带电的开关;禁止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拔、插电源插头时手指不得接触触头的金属部分;也不能用湿手更换电气元件或灯泡。
25、对于经常手拿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吹风、电烙铁等),切忌将电线缠绕在手上使用。
26、对于接触人体的家用电器,如电热毯、电油帽、电热足鞋等,使用前应通电试验检查,确无漏电后才接触人体。
27、禁止用拖导线的方法来移动家用电器;禁止用拖导线的方法来拔插头。
28、使用家用电器时,先插上不带电侧的插座,最后才合上刀闸或插上带电侧插座;停用家用电器则相反,先拉开带电侧刀闸或拔出带电侧插座,然后才拔出不带电侧的插座(如果需要拔出话)。
29、紧急情况需要切断电源导线时,必须用绝缘电工钳或带绝缘手柄的刀具。
30、抢救触电人员时,首先要断开电源或用木板、绝缘杆挑开电源线,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拖拉触电人员,以免连环触电。
31、家用电器除电冰箱这类电器外,都要随手关掉电源特别是电热类电器,要防止长时间发热造成火灾。
32、严禁使用床开关。除电热毯外,不要把带电的电气设备引上床,靠近睡眠的人体。即使使用电热毯,如果没有必要整夜通电保暖,也建议发热后断电使用,以保安全。
33、家用电器烧焦、冒烟、着火,必须立即断开电源,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浇喷。
34、对室内配线和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绝缘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用电工胶布包缠。
35、在雨季前或长时间不用又重新使用的家用电器,用500V摇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MΩ,方可认为绝缘良好,可正常使用.如无摇表,至少也应用验电笔经常检查有无漏电现象.
36、对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应保持其干燥和清洁,不要用汽油、酒精、肥皂水、去污粉等带腐蚀或导电的液体擦抹家用电器表面。
37、家用电器损坏后要请专业人员或送修理店修理;严禁非专业人员在带电情况下打开家用电器外壳。
安全用电标志
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统计表明,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点伤亡事故。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点”、“注意安全”等。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
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家庭用电安全注意事项
保证电源线绝缘性能良好,所有电器线路都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合,与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
禁止私拉乱接电线或安装使用大功率电器,避免因电气线路超载而引发电器火灾。
为避免超负荷用电,不能同时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用钢丝、铁丝或铝线代替保险丝。
闻到电器设备有烧焦异味或发现其冒烟时,须立即切断电源,找专业电工进行维修。
雷雨天气时,不要开电视、电脑、音响设备等,应拔掉插头,切断电源,以防家用电器遭受雷击起火。
家用电器使用时不得长时间无人照看,长时间不用时应断开电源,拔下插头,手机电池充电设备不可长时间充电,人离开要拔下充电设备。
学生宿舍的安全用电原则
1、在使用电器过程中如遇到突然停电,必须立即拔下电器插头。
2、电吹风在通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更不能随手放置在台板、桌凳、书籍、床垫等可燃物上;电吹风使用完毕后,切记要将电源插头从插座上拔下来;遇到临时停电或出现故障,切记要拔下插头。
3、使用充电器充电时,充电器和充电器导线必须远离周围易燃物地方进行充电。
4、严禁私自乱拉电线并使用不合格电源插板。
5、严禁躺在床上吸烟或乱丢烟头。
6、严禁点蚊香或在蚊帐内点蜡烛。
7、严禁使用酒精炉、液化器灶具生火做饭。
8、台灯不要靠近枕头、被褥、书以及易燃物品。
9、人走要断电,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断电措施。
触电急救小知识
1.切断: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绝缘的木条、棍、杆等顺手工具,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2.检查:迅速安全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心跳情况,就地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呼叫120急救服务。
3.送医院:不中断人工手法抢救,联系医院立即送往就近医院。
预防儿童触电,家长不能只是口头告诫“电很危险”,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触电,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预防作用。
1.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加强儿童安全用电教育,灌输用电安全知识。教导他们不能接近、触摸带电物体。明确告知,电有许多用处,但电也很危险。
2.电烫斗、搅拌器、吹风机等电器设备,用完后立刻放回安全的地方。家中的打火机、风扇、取暖炉、电热恒温开水器等设备的摆放位置要注意,不要放在儿童触手可及的地方。
3.选购电动玩具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
4.儿童房间内的电器不易过多,应避免使用落地电器,防止儿童绊倒后发生触电事故。
5.选购电源插座和接线板时,要尽量选择多重开关并带多种保险装置的插座。
6.孩子能触摸到的插座要套上专用的塑料罩。
7.家用电器的电源线,不要乱接乱拉。
8.外引的电线只能临时使用,用完立刻收拾好,不能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