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龄是职场充电的最佳时期?
玩乐分享
17568
经常听到有人报怨没时间看书学习,我个人觉得那是紧迫不紧迫的问题、是排序的问题。如果安排好了清晰的职业规划,肯定有清楚的充电计划。如果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学习,很可能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规划好。
充电是职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只是你实现目标过程的路程,在这过程中充电是起到推波助谰的作用。曾经有人把充电作为“改道”的手段,充完电后,希望整个人生也跟着改变了,可现在好象越来越难了。原来可能学个MBA,就真的改变了。现在不行,充电只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
国内资深职业咨询师划分了三个阶段的人群:25-32岁,32-36岁,36-45岁,把25、26岁看作一个分水岭。
定大方向期
在25、26岁时,基本上工作了两三年,有基本的经验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个舞台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给他们一个舞台去展现,他们首先面临一个选择:这个舞台要不要?需不需要重新选择别的舞台?如果这行业不适合我,这工作不适合我,或者厌倦了,是否可以马上换掉?所以也有三年之痒的说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用人时,会把25、26岁的人群看得比较重,会给他们事业上一个舞台,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25-32岁之间是不断积累的阶段。这段时间他们应该有业绩,顺利的话,他们应该是有权力,有回报的(包括金钱回报)。
基本定型期
有了回报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家庭问题。要成家,有些人还会试图成为这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所以30岁时,对个人来讲,事业上已经有了基本形态。有的人还会在这个阶段第二次冲刺,因为在前期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资本和经验。
到了36岁时,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选择:要不要创业?另外,这时大多数人已经是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他有个大的抉择:要不要去做管理,要不要去做专家?这时已经基本定型了,如果说36岁再去换工作,确实有点...
既然在事业上已经基本定型了,这群人对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否也很清晰?专家认为,行业不同,相对状态也不同。在一个稳定的、相对来讲发展也比较规范的行业,大家可能在这个阶段对于事业前途特别清晰。而比如互联网行业,在这时候就是创业期,发展的路径也不是特别清晰,他们在这行业折腾好长时间,可能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时可能好多人就会犹豫:要不要创业,要不要换行业?
追求稳定期
在36岁职业基本定型后,在36—45岁期间,大多数人只是求稳定,更多的是带后来人。这时他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包括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他职业生命的延续。所以,这时他们是在企业里承担重大职责,或者是权威专家的角色,他们追求在这个岗位上稳稳当当地尽职尽责。很多在社会上很不错的成功人物都是从这阶段出来的。再往后,他可能还会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自己,他也可能开辟一个领域,参加什么行业协会,去搞一些公益事业等,这也是延长他的职业生命。
在互联网行业,虽然一些人很年轻就成名成家了,这有时会给人一个“误区”。舆论导向上让很多人觉得年青人也应该像那些IT精英们一样。其实这条路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很难走。他们身上有常人没有的东西,他们吃了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是和那个行业有关的,但这不是常规。
最需要充电的阶段:25—32岁
资深职业咨询师认为三个阶段中25、26-32岁这个阶段是最需要充电的。
把人的核心竞争力分成四部分:知识、技能、经验(眼光)、心理素质。大学阶段培养的是知识,如果自身结合的好的话,可能会发展一些技能。这个阶段充电对完成技能有帮助。25岁时,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两三年,面对企业给自己的舞台,他们知道自己缺什么,要什么,所以迫切需要充电,根据需要来调整自己。这阶段就像海绵一样吸取东西。
而30多岁时,已经在企业里占据非常高的位置,要去实现自己事业上的一堆想法,这时更多的是贡献,而不是着急的去充电。也就是说他们的主业已不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做,后来越来越是这样子。
充电是职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只是你实现目标过程的路程,在这过程中充电是起到推波助谰的作用。曾经有人把充电作为“改道”的手段,充完电后,希望整个人生也跟着改变了,可现在好象越来越难了。原来可能学个MBA,就真的改变了。现在不行,充电只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
国内资深职业咨询师划分了三个阶段的人群:25-32岁,32-36岁,36-45岁,把25、26岁看作一个分水岭。
定大方向期
在25、26岁时,基本上工作了两三年,有基本的经验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个舞台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给他们一个舞台去展现,他们首先面临一个选择:这个舞台要不要?需不需要重新选择别的舞台?如果这行业不适合我,这工作不适合我,或者厌倦了,是否可以马上换掉?所以也有三年之痒的说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用人时,会把25、26岁的人群看得比较重,会给他们事业上一个舞台,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25-32岁之间是不断积累的阶段。这段时间他们应该有业绩,顺利的话,他们应该是有权力,有回报的(包括金钱回报)。
基本定型期
有了回报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家庭问题。要成家,有些人还会试图成为这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所以30岁时,对个人来讲,事业上已经有了基本形态。有的人还会在这个阶段第二次冲刺,因为在前期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资本和经验。
到了36岁时,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选择:要不要创业?另外,这时大多数人已经是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他有个大的抉择:要不要去做管理,要不要去做专家?这时已经基本定型了,如果说36岁再去换工作,确实有点...
既然在事业上已经基本定型了,这群人对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否也很清晰?专家认为,行业不同,相对状态也不同。在一个稳定的、相对来讲发展也比较规范的行业,大家可能在这个阶段对于事业前途特别清晰。而比如互联网行业,在这时候就是创业期,发展的路径也不是特别清晰,他们在这行业折腾好长时间,可能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时可能好多人就会犹豫:要不要创业,要不要换行业?
追求稳定期
在36岁职业基本定型后,在36—45岁期间,大多数人只是求稳定,更多的是带后来人。这时他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包括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他职业生命的延续。所以,这时他们是在企业里承担重大职责,或者是权威专家的角色,他们追求在这个岗位上稳稳当当地尽职尽责。很多在社会上很不错的成功人物都是从这阶段出来的。再往后,他可能还会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自己,他也可能开辟一个领域,参加什么行业协会,去搞一些公益事业等,这也是延长他的职业生命。
在互联网行业,虽然一些人很年轻就成名成家了,这有时会给人一个“误区”。舆论导向上让很多人觉得年青人也应该像那些IT精英们一样。其实这条路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很难走。他们身上有常人没有的东西,他们吃了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是和那个行业有关的,但这不是常规。
最需要充电的阶段:25—32岁
资深职业咨询师认为三个阶段中25、26-32岁这个阶段是最需要充电的。
把人的核心竞争力分成四部分:知识、技能、经验(眼光)、心理素质。大学阶段培养的是知识,如果自身结合的好的话,可能会发展一些技能。这个阶段充电对完成技能有帮助。25岁时,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两三年,面对企业给自己的舞台,他们知道自己缺什么,要什么,所以迫切需要充电,根据需要来调整自己。这阶段就像海绵一样吸取东西。
而30多岁时,已经在企业里占据非常高的位置,要去实现自己事业上的一堆想法,这时更多的是贡献,而不是着急的去充电。也就是说他们的主业已不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做,后来越来越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