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充电从哪里起步?
辞安分享
17551
“充电”这个词很形象,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时刻提醒着每个人,必须要不断地自我增值,否则就如同耗损的电池般失去了应用价值。不过个人盲目培训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才能科学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人就好比一台机器,要发挥出它的最佳效能,就得不时地为它加油加水,否则就会损耗得非常快。也许你才刚开始职业生涯,也许你已经是工作多年的老手,只要记得时常给自己加加油,才能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
你花多少时间在培训上?
如今,摆在人们面前的培训种类可谓是琳琅满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前程无忧的调查统计显示,当被问及曾经参加过的培训类型时,42.36%的受访者选择了企业培训(见图1)。随着职业资格认证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成为了众多受访者追捧的对象,占到37.91%.学历教育培训早已不再是在校生的专利,还是有21.37%的人选择了学历教育来提升个人价值。外语培训和IT培训作为当前培训界的主流,还是占到相当大份额的。还有一些受访者参加了驾照培训、质量体系认证培训、沟通技能培训等等,虽然培训的项目各有不同,但是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在试图通过一种或者多种培训来提高自己,不管培训结果是否真的尽如人意,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
前程无忧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在2005年中,几近半数的人参加过1—2次培训活动,一次培训都没有参加过的受访者占到25.66%.参加了3—5次培训的人数比例为18.80%,参加6—10次乃至10次以上培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3.20%、4.45%.如果说一年中的培训次数还无法完全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每周在培训上花费的时间,则能从侧面表现目前的个人培训现状。每周在培训上只花费5小时以下的人占到绝大多数,比例达到66.07%;花费5—15小时的为22.70%;花费15—25小时的仅有6.01%,至于25小时以上则属于极少数。
盲目培训现象不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使用“充电”这个词来代替学习培训,“充电”这个词很形象,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时刻提醒着每个人,必须要不断地自我增值,一旦举步不前,就如同耗损的电池般失去了应用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乱充电、充错电的现象并不少见,轻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重者则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了窘境。
目前闲置在家,成为失业大军一员的文小姐就为自己的错误选择懊恼不已。1998年,理科毕业的文小姐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担任技术支持的工作。几年的工作下来,文小姐的职业发展也算一帆风顺。可是她接下来的选择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2001年她选择了离职,到加拿大进修MBA金融学的课程。
“为了申请到OFFER,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放弃了自己不错的工作,起早贪黑地攻读GMAT课程,还搭上了自己和家人多年的储蓄。“海外求学的艰辛也不消多说了,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每天除了啃书本,就是忙着到处打工。”然而让文小姐更加失望的是,拿到了学位,也无法在当地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金融人才并不属于加拿大的紧缺人才,何况我既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语言上还有明显的劣势。”
于是2005年文小姐选择了回国,回到上海来寻找自己的理想职业。“说实在的,刚回国的时候我的确是自信满满,顶着‘海归’的头衔,有着过硬的文凭和语言技能,在上海这个中国的金融中心,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
可是让她跌破眼镜的是,应聘了几家外资银行,文小姐在初次面试后就被“刷”了下来。“有一家银行的人力经理向我道破了实情,尽管我的语言和学历都过硬,但是我的致命缺点是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工作背景,而银行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眼看着进入金融业无望,重新回到自己的老行当,做技术支持呢?“放弃上一份工作至今已经有了四年,四年对于一个从事技术行当的人来说,几乎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尤其是看到自己简历中进修金融MBA的经历,应聘官都对我的职业忠诚度产生了怀疑。
投入了大笔的时间、精力、金钱,文小姐的职业发展却遭遇到了重重阻碍。一次失败的培训投资给她造成的影响可谓不小矣。
也许和文小姐的大动干戈相比,不少人在选择个人培训的时候,则属于小打小闹。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进修语言是更多人在培训时候首选的目标。但即使这样的培训中,“盲目”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说到培训的最高境界,那就应该是学以致用了。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本事都得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体现。那么,培训后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又有多少呢?前程无忧的统计结果中,有45.01%的人认为学习的时候有收获,可具体工作时收效甚微;感觉“学有所得、非常有益”的人仅占38.07%,还有16.93%的人觉得“学着一套、用着一套”。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培训感想:“听听激动,想想冲动,回去一动不动。”这的确呼应了不少受训者的心声,许多培训课程乍听起来相当不错,可听完后真正能够应用到工作中的太少。
培训计划从职业规划起步
培训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可是如何才能避免培训中的盲目现象,制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培训规划呢。
上海熙可实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翟继满认为,个人的培训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职场人,在制定自己的培训规划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自己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
从初出茅庐开始,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探索期――立业期――成熟期――高峰期”这样一个过程。对于目前大部分有培训和进修愿望的人来说,往往是工作两三年,处于立业期的开端,对于他们来说,培训计划的侧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目标岗位来着手。比如你现在是一名人力专员,下一步的目标岗位是人力经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人力经理这个目标岗位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而哪些又是自己所缺乏的,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果你的下一步职业目标是到另外一家公司寻找相应的岗位,那么你也有必要预先了解到这家公司对这个工作岗位有什么特定的要求,例如工作语言、企业文化的改变等等,及时地通过培训补充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职业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的职场人来说,培训的主要目标则可能是把自己的专业技能转换为通用技能。“举个例子来说,你现在已经是一名销售经理,下一步的职业发展目标是市场总监这个位置。但是作为市场总监来说,不仅要熟悉销售业务,还需要了解产品的市场拓展、客户服务这样领域的能力。”对于处于这种位置的人来说,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是需要提高职业的跨度,熟悉其它领域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一些课程的进修,例如选择MBA教程,或是向企业申请轮岗的要求,熟悉其它部门的工作,这样才能有助于你尽快地得到理想的职位,也更加容易在新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从职业规划起步,只是制定培训计划的第一步。但是在林林总总的培训课程中如何选择,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培训时间,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和人力资源专家们继续探讨。
人就好比一台机器,要发挥出它的最佳效能,就得不时地为它加油加水,否则就会损耗得非常快。也许你才刚开始职业生涯,也许你已经是工作多年的老手,只要记得时常给自己加加油,才能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
你花多少时间在培训上?
如今,摆在人们面前的培训种类可谓是琳琅满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前程无忧的调查统计显示,当被问及曾经参加过的培训类型时,42.36%的受访者选择了企业培训(见图1)。随着职业资格认证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成为了众多受访者追捧的对象,占到37.91%.学历教育培训早已不再是在校生的专利,还是有21.37%的人选择了学历教育来提升个人价值。外语培训和IT培训作为当前培训界的主流,还是占到相当大份额的。还有一些受访者参加了驾照培训、质量体系认证培训、沟通技能培训等等,虽然培训的项目各有不同,但是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在试图通过一种或者多种培训来提高自己,不管培训结果是否真的尽如人意,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
前程无忧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在2005年中,几近半数的人参加过1—2次培训活动,一次培训都没有参加过的受访者占到25.66%.参加了3—5次培训的人数比例为18.80%,参加6—10次乃至10次以上培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3.20%、4.45%.如果说一年中的培训次数还无法完全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每周在培训上花费的时间,则能从侧面表现目前的个人培训现状。每周在培训上只花费5小时以下的人占到绝大多数,比例达到66.07%;花费5—15小时的为22.70%;花费15—25小时的仅有6.01%,至于25小时以上则属于极少数。
盲目培训现象不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使用“充电”这个词来代替学习培训,“充电”这个词很形象,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时刻提醒着每个人,必须要不断地自我增值,一旦举步不前,就如同耗损的电池般失去了应用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乱充电、充错电的现象并不少见,轻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重者则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了窘境。
目前闲置在家,成为失业大军一员的文小姐就为自己的错误选择懊恼不已。1998年,理科毕业的文小姐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担任技术支持的工作。几年的工作下来,文小姐的职业发展也算一帆风顺。可是她接下来的选择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2001年她选择了离职,到加拿大进修MBA金融学的课程。
“为了申请到OFFER,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放弃了自己不错的工作,起早贪黑地攻读GMAT课程,还搭上了自己和家人多年的储蓄。“海外求学的艰辛也不消多说了,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每天除了啃书本,就是忙着到处打工。”然而让文小姐更加失望的是,拿到了学位,也无法在当地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金融人才并不属于加拿大的紧缺人才,何况我既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语言上还有明显的劣势。”
于是2005年文小姐选择了回国,回到上海来寻找自己的理想职业。“说实在的,刚回国的时候我的确是自信满满,顶着‘海归’的头衔,有着过硬的文凭和语言技能,在上海这个中国的金融中心,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
可是让她跌破眼镜的是,应聘了几家外资银行,文小姐在初次面试后就被“刷”了下来。“有一家银行的人力经理向我道破了实情,尽管我的语言和学历都过硬,但是我的致命缺点是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工作背景,而银行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眼看着进入金融业无望,重新回到自己的老行当,做技术支持呢?“放弃上一份工作至今已经有了四年,四年对于一个从事技术行当的人来说,几乎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尤其是看到自己简历中进修金融MBA的经历,应聘官都对我的职业忠诚度产生了怀疑。
投入了大笔的时间、精力、金钱,文小姐的职业发展却遭遇到了重重阻碍。一次失败的培训投资给她造成的影响可谓不小矣。
也许和文小姐的大动干戈相比,不少人在选择个人培训的时候,则属于小打小闹。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进修语言是更多人在培训时候首选的目标。但即使这样的培训中,“盲目”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说到培训的最高境界,那就应该是学以致用了。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本事都得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体现。那么,培训后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又有多少呢?前程无忧的统计结果中,有45.01%的人认为学习的时候有收获,可具体工作时收效甚微;感觉“学有所得、非常有益”的人仅占38.07%,还有16.93%的人觉得“学着一套、用着一套”。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培训感想:“听听激动,想想冲动,回去一动不动。”这的确呼应了不少受训者的心声,许多培训课程乍听起来相当不错,可听完后真正能够应用到工作中的太少。
培训计划从职业规划起步
培训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可是如何才能避免培训中的盲目现象,制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培训规划呢。
上海熙可实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翟继满认为,个人的培训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职场人,在制定自己的培训规划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自己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
从初出茅庐开始,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探索期――立业期――成熟期――高峰期”这样一个过程。对于目前大部分有培训和进修愿望的人来说,往往是工作两三年,处于立业期的开端,对于他们来说,培训计划的侧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目标岗位来着手。比如你现在是一名人力专员,下一步的目标岗位是人力经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人力经理这个目标岗位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而哪些又是自己所缺乏的,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果你的下一步职业目标是到另外一家公司寻找相应的岗位,那么你也有必要预先了解到这家公司对这个工作岗位有什么特定的要求,例如工作语言、企业文化的改变等等,及时地通过培训补充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职业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的职场人来说,培训的主要目标则可能是把自己的专业技能转换为通用技能。“举个例子来说,你现在已经是一名销售经理,下一步的职业发展目标是市场总监这个位置。但是作为市场总监来说,不仅要熟悉销售业务,还需要了解产品的市场拓展、客户服务这样领域的能力。”对于处于这种位置的人来说,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是需要提高职业的跨度,熟悉其它领域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一些课程的进修,例如选择MBA教程,或是向企业申请轮岗的要求,熟悉其它部门的工作,这样才能有助于你尽快地得到理想的职位,也更加容易在新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从职业规划起步,只是制定培训计划的第一步。但是在林林总总的培训课程中如何选择,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培训时间,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和人力资源专家们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