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优秀1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8例2和做一做,思考题,练习七1,2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
2、引导学生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独立写算式
2、竖式计算减法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28页情景图
你从图中发现什么?
2、解决问题,学会验算
①独立思考
②列竖式计算
③归纳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第28页“做一做”
2、练习七第1、2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2
教学内容: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练习:课件出示冰箱图,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树图,学生填空。
2、前、后。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一说各位同学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2、说一说,指一指。
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3、摆一摆。
4、看图说一说,回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 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 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 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今天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8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98~99页例4、例5内容。“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经调查了解发现,有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知道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但能正确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特征的学生只占少数。可见学生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只是“知其然”,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层层深入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让学生真正“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 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提升思维水平。
3. 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议、电脑。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1、圆形实物(荧光圈、杯盖、圆形胶带、飞镖盘等)2、直尺一把 3、测量绳一条 4、研究表格 5、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晰概念
1. 出示正方形,指一指正方形的周长
2. 出示圆,你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指一指。
3.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
揭示概念: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正方形的周长引入,便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迁移,同时正方形也是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时不可或缺的参照。】
二、直观感知,激发需求
1. 激趣
师:2个图形,给你一把直尺,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你愿意测量几号?
生感知圆的周长是曲线,不便用尺直接量。
师:老师就想为难你,用直尺量出圆的周长,敢挑战吗?
2. 转化
(1)量荧光圈的周长
明确:可以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2)量飞镖盘的周长。不能拉直,怎么办?
明确:可以用线绕一绕,在尺上滚一滚。
介绍测量过程的注意点,突出几种量法的共同点——化曲为直。
3. 激需
出示摩天轮:这么大的摩天轮,用剪、滚、绕的方法合适吗?
明确: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会遇到困难。咱们得想想其它的方法了!
【设计意图:1、测量要求的提出,促使化曲为直的方法呼之欲出,也为操作环节做好准备。2、圆的周长与其它图形周长的本质的区别之一就是,它有时无法通过直接测量边的长度得到周长,而这理应成为学生学习圆周长计算方法的直接需求。】
三、 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后板书:直径、半径。
课件演示,观察验证:三个直径不同的车轮,各向前滚动一周,发现什么?
得出: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直径越小,圆的周长就越小。
(二)判断推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出示圆和它的直径。
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可能有这样的关系?
生自由猜想:2倍、3倍、4倍(3.14、3.1415926……)
推理验证:
1. 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2倍?
2. 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4倍?(圆出于方)
3. 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3倍左右)
明确:圆的周长应该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大约3倍左右……
(三)深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 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多种实物圆,细绳,直尺,记号笔,计算器……
实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实验步骤:
(1)小组讨论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小组分工:2人合作测量,1人计算,1人记录。
2. 汇报实验结果
3. 引导发现规律
谈话:仔细观察这一列数据,有什么特点?
明确: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大约是3倍左右(3倍多一些)
追问:正方形的周长除以边长所得的结果总是4,为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结果却不完全一样呢?
(回应:为什么测出的结果没有3.14或3.1415926呢?)
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总是存在一定误差的,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得到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倍数……
4. 介绍圆周率的探索历程
课件展示。
(1)介绍《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并理解“周三径一”。
(2)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了解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介绍祖冲之的贡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的值。比国外科学家早1000多年。
(4)近代圆周率的研究结果。
5. 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同时也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倍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师:为了方便,一般保留2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6. 归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谈话:知道了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圆周率,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得出:圆的周长就等于直径乘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那么C=πd
注:π是一个固定的数,写的时候我们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乘号省略。
【设计意图:1、不同直径车轮的滚动轨迹能清晰地让学生感知直径越大,周长越大;2、数据计测算之前先进行倍数范围的推想,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3、直面孩子的一知半解,通过实践操作回应结果的存在性;4、打破常规思维,认为只要周长除以直径就会得到3.14,事实上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是永远得不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割圆术的科学性,渗透极限思想,深刻理解圆周率,感受数学家的伟大贡献。】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算一算:d=4厘米,求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运用圆周长的公式。
2. 选一选:r=5厘米,那么C=( )
A、3.14×5 B、2×3.14×5 C、3.14×2
追问:为什么还要乘2。
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因此得出圆周长的另一个计算公式:C=2πr
3. 判断:
(1)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他们的直径也相等。( )
(2)圆的周长是半径的π倍。 ( )
(3)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提出要求:题目如果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
4. 解决问题:摩天轮的辐条(半径)的长度是10米,请你计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 挑战题
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在长方形上剪下了一个最大的圆,你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解题后同桌说说是怎么解答的。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能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基本运用,首尾呼应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
板书设计:
圆 的周 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或C=2πr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9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 4+2=6 6-2=4 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动画“做一做怎么走”。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认识路线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公交路线图”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认识方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
你知道成都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吗?教师将方位标放在北京的位置,让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学生自己试着标注一些地区的方向。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P93-9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知图形的观察、思考初步建立圆的基本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几次画圆过程中理解什么是圆,掌握基本绘图方法,在画和对比中感受圆的本质。
2.让学生经历操作验证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分享,不断深化对圆心、半径、直径意义的理解,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圆的本质,应用半径、直径的意义、联系思考解决问题,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尝试、操作、思考中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联系,感受圆的本质。
教学难点: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应用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及联系。
教学准备:
圆规、圆片、练习纸、课件、应用模型。
一、引入
1.从学习过的正方形开始。
引导学生找到正方形的中心点。
从中心点引出到边、顶点的距离,明确其长度不等。
2.逐步呈现正多边形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形成数学思考。
思考: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增加,中心点到边、顶点的距离会怎样变化?多边形将趋于……?
引出圆,呈现课题。
◇设计意图:
从正方形引入,观察中心点到边、顶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渗透圆的本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感受极限思想。
二、画圆
1.用身边的素材自己画圆。
交流不同工具的画法,初步感受圆规画圆有优势。
2.学生汇报,教师示范、规范画圆的方法。
3.学生们再次尝试画圆。
4.对比用圆规画圆和用其它方式画圆的共同点,体会“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
第一次让学生自主画圆,初步体会,充分容错,引发对圆规画圆“工作原理”的思考;第二次教师示范画圆,尊重教材,有效讲授,形成学生对规范画圆的“有意接受”;第三次再让学生画圆,“反刍”画圆的核心要素,建立圆心、半径的初步感知,为自学做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
1.自学与分享。
(1)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2)在自己画的圆里面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以后和同桌交流。
2.交流并理解。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质疑,关注理解。
过程中教师示范画圆心、半径、直径。
3.发现与思考。
用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发现圆中半径、直径的特点,这个圆中半径、直径之间有什么联系?
组织交流反馈。
4.现象与本质。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思考:
(1)半径(直径)真的有无数条?
(2)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圆中,直径最长吗?半径呢?
结合课件演示,理解圆心、半径、直径间的联系,再次领悟圆的本质。
◇设计意图:
“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和掌握的不教。
介绍“如何画圆心、半径和直径”时,既提供自主画图、理解同圆半径、 直径联系的机会,又让学生自己的话解释,逐步贴近数学用语。尊重学生与尊重教材并重。
从验证的角度设问“圆中半径真的有无数条?” 让不同层次的孩子产生不同的思考,这个环节具有多重效能,既传递给学生“经得起检验的东西,才能揭示其规律”,又在验证过程中从不同视角去理解圆。
四、深度研究、联系生活。
1.怎样找到圆心。
(1)学生思考、交流自己不同的想法,结合“生成”引导思考。
学生介绍想法,用圆片演示。
在学生理解后,教师课件呈现,再次引发质疑----为什么这样折出来的就是圆心?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设计意图:
“折一折”并不那么简单,要“折”出半径的意义、直径的意义,要“折”出数学的味道。不断地“反刍”半径、直径的意义,加深印象,深刻体会三要素“圆心、半径、直径”间的联系。
(2)再找圆心。
引发思考:无法折一折的圆形怎样找其圆心?
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有联系。
充分预设,呈现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考。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再一次打破学生刚刚构建的“找圆心”的“好”方法,“折一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生活中太多的“圆”折不了,设置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进行数学思考。学会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已有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自主使用学到的知识、概念,解决生活中与圆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与教学伊始呼应,从“方”中进入,回“方”中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轮回现象;领悟数学可以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价值;养成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
六、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梳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小结收获,提出希望。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与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与“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6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 6+5= 6+6= 6+7=
6+8= 6+9= 6+10=
2.( )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6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 6+8= 6+6=
11-6= 14-6= 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 6+□=15 6+□=16
13-6=□ 15-6=□ 16-6=□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5题.
3.11-6= 17-8= 18-9=
14-7= 15-6= 16-7=
4.9+4= 12-6= 7+5=
11-7= 6+8= 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4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免费篇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