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出柜分享 189554

出柜 分享

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

1、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2、 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

(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 学习课文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板书:等待准备

(3) “……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

(4) “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7) 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

《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 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1.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 )( ) ( )( )如生 不( )其( ) 浩浩( )( )

( )道( )迎   绫罗( )( )  五彩( )( )

( )山峻( )  丰( )多( )  美( )美( )

2.和同学交流搜集的丝绸之路的故事。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 热情

《丝绸之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课8个生字,灵活运用,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2、感受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整体感受课文。

1、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课文采用的什么样的叙述顺序? 插叙

1、

12、13写现在,2-11回忆过去

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课堂讨论交流: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2、讨论交流。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隆重,热情。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伦美奂。”)

用自己的话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谈感受。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对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交流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有什么想说的吗?

2、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五、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一条繁忙的路 一条伟大的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死海不死》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