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
华罗庚是世界的数学家,中国数学界的泰斗。他一生的故事许多许多,本文写的是他上小学时,敢于向专家挑战的事,表现了他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求知态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
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4.重点辅导“喜”“杂”“社”。
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六)课外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华罗庚,学习他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难点:
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
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 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 ,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1)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
(2)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3) 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
2.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 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
5.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
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
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 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 过渡
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 指名接段读文。
4、 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二、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描红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重点指导与学生找规律写字相结合。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把握细节,揣摩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从华罗庚艰难求学的经历和杰出的成就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华罗庚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思考其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
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
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
词语检查
1.注音
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扉(fēi)页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不前
蜚(fēi)声 金瓯(ōu) 鹯(zhān) 褒(bāo)奖
追溯(sù) 商榷(qùe) 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
2.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
整体感知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
研讨问题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
明确: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明确: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明确: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明确:“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明确: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
用。
五
小结本课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明确: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
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华罗庚的人物传记,作者是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象《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华罗庚的了解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比如,将统筹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什么叫统筹方法呢?比如,煮饭、烧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这几件事情,并且把保证高效性呢?(煮饭的同时烧水,在煮饭、烧水的时候洗菜、炒菜,这就是统筹方法。)这只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那么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回答)华罗庚的成名与熊庆来密不可分,熊庆来对华罗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华罗庚。这种知遇之恩,华罗庚从未忘怀。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独具,为中国的数学事业选拔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陈景润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陈景润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方面卓有建树。那么,华罗庚有什么样曲折的人生经历,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
二、总体感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二组负责梳理华罗庚的生活经历,
三、四组负责梳理华罗庚一生的主要成就。 主要生活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 18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1979年,再次访问英国;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18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
19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
19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群》一书。
三、局部分析: 问题一:“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问题二: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明确: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卓越的数学天分)、“罗呆子”的绰号(刻苦自学的情形)、可怕的伤寒症(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 问题三:回顾一下,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确: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
问题四: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国难当头,悲愤至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数学下乡,造福于民;光荣入党,欢欣鼓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题四: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诗词突显出华罗庚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一面。
四、总结:
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的突出特色:
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②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③作者有意识地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五、作业:
1、完成《创新思维训练》中《华罗庚》这一课的练习。
2、整理生字词,收集成语。
3、预习《罗曼·罗兰》,扫清字词障碍。 ①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②《罗曼·罗兰》在写法前面两篇人物传记有什么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