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一统》教学设计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5篇
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走向,不仅达到了天地之颐和、古今通谊的地步,其内涵也相应地扩大为万民归心、国家统一的高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汉一统》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秦统一的时间,秦朝都城;专制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匈奴族;秦长城;越族;岭南三郡;灵渠;秦朝疆域"四至"。
能力培养:分析秦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秦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理解灵渠施工的创造性。
态度,情感,价值观:认识秦统一对当时及后世的积极意义;文字,货币,度量衡饿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重要意义;长城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和悠久历史的象征。
二,教具准备
计算机,正投
三,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幅空白的《战国七雄》图,让学生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提问:战国后期哪个国家实力最强 简述商鞅变法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
(一),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经过(板书)
提问: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战役 结果如何 简述长平之战。讲述秦王嬴政灭六国的经过,并配合电脑演示,按顺序逐一让六国从地图上消失。强调秦朝统一的时间,都城。
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板书)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展示李白诗句及秦王嬴政画像,解释诗句,描绘画像,肯定嬴政在统一中的作用。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立专制集权统治(板书)
解释专制和集权的意思,并指出专制集权制度的三方面内容。
⑴ 最高同志者称皇帝(板书)
提问:夏,商,周时的国君称什么 嬴政为什么没有继续称王 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⑵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板书)
展示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介绍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能
⑶地方推行郡县制(板书)
介绍当时大臣们的不同建议,给出《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的材料,并设置问题:秦始皇为什么选择了郡县制 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采取什么制度 学生在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阐述这种政治体制的影响。
2,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板书)
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展示战国时各国的"马"字和"安"的不同写法,并提问:文字的不统一有什么不便和弊端 让学生再举出具体例子,从而认识到应该统一文字。展示秦统一后小篆的写法,并比较后来民间流行的隶书与小篆写法的不同。
展示并介绍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问:货币的不统一有哪些弊端 让学生举出实例,认识到货币统一的重要性。问:货币应统一成什么形状最好 为什么 展示秦统一后的圆形方孔半两钱,并简介圆形方孔的寓意。
问:什么是度量衡 展示秦朝的陶量,商鞅方升和秦权图,并简介。
提问: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对国家和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三),秦与匈奴,越族的关系
1,北御匈奴,筑长城(板书)
展示秦同匈奴关系示意图,学生找出匈奴位置。 展示内蒙古出土的匈奴骑兵铜像,展示秦分析民族特点。展示秦朝长城示意图,找出东,西所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出秦朝劳役的繁重。展示明长城和秦长城的遗址图,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南征百越,凿灵渠(板书)
展示地图,学生找出越族所生活的地区。在图上标出岭南三郡的位置,灵渠的位置,灵渠所沟通的河流和水系。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梯级船闸的设计,请学生讲解,并用动画进行演示。
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在图中找到并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小结:
提问: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对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用具: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书中的30—31页的这幅图是哪吗?
生:秦始皇兵马俑。
师: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吐山河的“世办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板书:秦汉一统)
师:在我们书中的31页有一首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谁能读一下。
生:(读)
师:谁能说一说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生:秦是第4个,汉是第5个。
二、理解与计算: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虽然在秦朝之前还有三个朝代,即夏朝、商朝及东西两周,但在当时这三个朝代都不是很繁荣,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我国的历史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教科书的31页上方有一个历史年表,你能计算出从秦朝开始到汉朝结束一共经历了多少年吗?(小组同学可以先讨论,然后再进行计算)。
生:(讨论,计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
师:同学们算的都很认真,也很动脑,其实计算这个很简单,只要用秦开始的时间公元前221年加上三国开始也是汉朝结束的时间220年再减去一,就是两个年代相距的年数了,之所以要减去一年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必须得把三国开始的这一年减去,同学们懂了吗?请同学们再动手试着计算一下,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期间共相距多少年?
生:(计算,并汇报)325年。
三、讲解与思考:
师:秦汉一共经历了440年,通过课题《秦汉一统》,你能说一说这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
生:统一
师:(出示七雄分布图)秦王赢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历经十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第一个统一了中国,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板书:秦始皇统一,六国)
生:“第一个”就是前面没有过的,是头一个的
生:“统一的”就是一样的,一起的。
四、模似表演: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有着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朝时期就已经是统一的国家了。那你们知道没有统一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吗?在我们的书中的32页有一组图画,充分地展现了没有统一之前的中国的样子,小组同学可以先进行讨论,一会老师想找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这组图。
生:(讨论)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
生:(表演)
师:通过这个秦国人的经历,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贷币是不统一的,一个国家一种贷币,他们不能直接进行交易。
师: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又统一了贷币,(板书:贷币)用秦国的半两钱代替了其它国家的贷币,其实秦始皇不仅统一了贷币,他还统一了文字,(板书:文字)我们书中的33页有列举,一个马字在当时没有统一前,有七种写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统一文字,在下发公文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生:那就会很复杂,繁琐。
师:秦始皇统一了国家,统一了文字、贷币等,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使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发展。(板书:使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五、讲解与讨论:
师:秦始皇原名叫赢政,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让后代称自己为秦始皇吗?
生:秦是秦朝,始是第一个,就是让后人称自己是第一个皇帝。
师: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以后,觉得如果再用王这个称谓已经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二者为一,称自己为“皇帝”,历史称为始皇帝。虽然他自称是第一个皇帝,并想将帝位世代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十五年就灭亡了。对于这个统一了中国的始皇帝,你是怎么评价的?
生: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的经济及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生:是中国得以进步的关键性人物。
师: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他也很残暴,他广建宫殿,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制定残酷的刑法,焚书坑儒,也正因为他的残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最终在206年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子的?
生:伟大的,他统一了中国。
生:两面人,即伟大又残暴。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秦始皇很残暴,但他灭六国,统一了贷币和文字,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所作的功绩是历史不可磨灭的。
下节课我们将了解一下有关于汉朝的经济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了解汉朝的主要历史人物,及他们对汉朝乃至当今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爱国主意和民族自豪感。
2、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从传统饮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4、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强的开拓精神。
学情分析:
因为是借班上课,提前没有机会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可能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的也不多,所以我就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上课交流参考。同时也准备了几个视频图片以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所以这节课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传授。本着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整堂课尽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但因是初学历史,所以可能操作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把朝代顺序复习一下。齐读朝代顺序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朝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通过预习,对于汉朝,你都知道什么呢?
二:提出问题
关于汉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提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并把它记录在你们组的问题单上。
学生讨论、汇报问题。 学习一个朝代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对这个朝代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事件和成就入手。汉朝是饺子面条的起源时代,所以这节课我们探究这三个大问题,好吗?
1、 汉朝的饮食——饺子面条。
2、 汉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3、 汉朝的成就?
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网络、书籍、电视、访问)
三、解决问题
首先,把你从书中知道的和在资料上了解到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内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1、 饺子、面条。
饺子、面条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家一般在什么时候一定会吃一顿饺子?
学生自由说。
我们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主食。你知道饺子的来源吗?学生交流饺子的来源
各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当你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怎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发展到今天,饺子虽然还是饺子,但是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知西安的饺子宴吗?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播放饺子的图片。
除了饺子,还有一大面食——面条。面条在哪一天一定会吃的?(过生日那天)我们叫它长寿面。你最爱吃什么面?学生自由说。继续交流面条的资料。
播放面条的图片。除了形状,做法也有了改变,多种多样。 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还出现了饼和馒头。所以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就始于汉朝。
2、 汉朝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了解。教师特别崇拜汉武帝,我们先来了解他好吗?
学生小组汇报汉武帝的资料。教师补充。汉武帝时期还有许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谁?
苏武: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代价?你认为他值得吗?为什么?
张骞:学生交流张骞的资料。然后教师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还有路线图,并解说,商人们沿着他的足迹,与各国进行着贸易往来,所以有了“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师补充。
张骞和苏武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学生交流想法。 卫青、霍去病:还有两个人,他们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外甥。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是谁?播放汉匈之战的视频。赞美他们二人的诗句。
学生交流张衡、司马迁、张仲景、华佗的资料。
教师小结:汉朝的这些著名人物推动了汉朝的发展、促进了汉朝的强盛。汉朝还有一些成就可能我们已经无法追溯它到底应归功于谁,但它确实也推动了汉朝的发展。
学生交流汇报农业、丝织业、瓷器、铜奔马、文字、领土方面的发展。教师补充。
四、教师总结汉朝在历史中的地位。
五、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走进汉朝、了解汉朝。
六、作业。
教学反思:
汉朝是一个特别强盛的时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了解的方面。书上的资料有限,学生只靠阅读教材和听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本节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知道的不多,但课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上课前,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搜集有关汉朝的人物和成就、以及饺子面条的资料。应该给学生明确任务,指导他们查找的方向。
饺子和面条就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特别感兴趣。但是在感兴趣、爱吃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饺子面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在课上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觉得学生并没有把他确实想知道的问题说出来,而是在猜想:教师希望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感觉有时还是束缚了学生的想法,捆绑了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在交流资料时,应把资料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主要内容,也能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复述、归纳的能力。这些都有待于加强。
今后的品社教学中我会钻研教法,转变角色,先学后教。让学生能够其乐融融的学习品社课。使品社学科变得更加有意义。
点评:
本课教师用了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在明确学生已知信息和想知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独立自学、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整节课中,学生在说、在问、在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着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点播历史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内容做适当深入的点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中,每位学生都认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解决了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从听课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堂课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教师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重点语句的点播,视频资料的解说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同时,在本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学生课前的预习还有待于指导和训练;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仅限于查阅文本资料。教师讲得还是有点多,对学生不放心,所以放不开手,显得教师教的累。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4
1.先秦时期(远古至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
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①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③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上
①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耕细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
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③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2.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
“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在全国设郡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2)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②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③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 长城
二、拓展读、了解长城
利用拓展资料与图片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学生读拓展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 拍摄 嘉峪关 扶 智慧 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5、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2)看图理解
四、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 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提示:崇山峻岭之间
4)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提示:长和高大
(5)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
例:
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
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
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 (6)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7)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语音,要求学生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
写一写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一处景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
说明:即复习巩固生词,又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各节编一小标题。然后小组陈述,师生一起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
提示:(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说明: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师: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 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提示: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提示:近看
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
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三、感悟课文、情感升华
师:读了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道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师: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学生分组讨论想象,最后小组陈述,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图片,教师讲述在以前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建筑长城的艰辛,让学生体会长城的伟大。)
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师::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四、拓展写 此时的你,面对长城你想说什么,把他写下来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