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扎心分享 189139

扎心 分享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5篇

春天来了,充满阳光和花香 令人陶醉。 空气中散发出迷人的芬芳。今天妈妈带我去公园散步、赏 花,公园里早已成为花的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染上了春天的气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1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

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1.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开发、丰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学科整合。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2.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

(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能力;具备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共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地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图片,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情。

(3)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描绘春天的影视资料及文学作品的音像资料.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乐曲《春天奏鸣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纳入多媒体课件。这节课设计的内容亲切、自然,使学习的内容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接受。

2.学生准备自己摘录的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及歌曲等,让学生在准备学具的过程中提前预习本课。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美术教学活动,教材“春天的畅想”之内容共含五课时。本节课是其中第一课。需45分钟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生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引导阶段

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屏幕展示课题《春天的畅想(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师: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学生分组讨论)

生答:花开了、小树发芽了、冰化了、动物们都结束冬眠了。

师: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答:春游、野炊、植树、放风筝。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发展认知阶段

师:这么美的春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

生答:唱歌、写文章、画画、跳舞。

1.欣赏文学作品《春雨后》,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朗诵得非常好。文学家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那么音乐家通过什么来表现春天呢?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片断。请同学倾听并参与演唱,初步感受音乐美。

师: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让我们想起了在树上唱歌的小鸟、感受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音乐家是通过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调来表现春天的。那么春天在美术家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

3.多媒体展示油画《花开的果园》,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视觉美感。

师:这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给人一种什么感受?

生答:通过晴朗的天空,明媚的阳光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农民们正在抓紧一年的大好时光,进行辛勤的劳动,以换取秋天的丰收。

师:很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个播种的春天。

4.多媒体展示雕塑《春风》,请同学谈感受。

生答:这三位是春天去踏青的伙伴,她们年轻、美丽、有朝气,给我们带来了一般春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师:非常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了艺术家心目中不同的春天。下面请同学欣赏这两幅作品,它们美吗?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5.照片《漓江》与国画《漓江》的对比展示

生答:美,都是表现漓江春色的美景。

师: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答:一幅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另一幅是国画创作。

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那两者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

生答: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美是人化的自然美。

师:很好。我们应了解每位艺术家对自然美的理解与感受是不同的。而正是这不同,使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有了差异,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认识几种不同的作品风格。

6.屏幕展示波提切利的作品《春》与吴冠中的《春如线》,通过对照比较及重点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师:艺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春天信息的?

a生答:《春》这幅画描绘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欢聚在果林里,重现春之来临的畅想。是一幅写实的作品。

b生答:《春如线》通过一些线条来表现春天.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感觉。是一幅抽象的国画作品。

师: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其实与自然对象相似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具象表现手法,而这种与自然对象较少或者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的表现手法,我们称它为抽象表现形式[多媒体出示概念]接下来,我再欣赏几幅作品,请你辨别它是哪种表现形式。[多媒体展示作品]

学生回答。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术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

7.请同学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师:音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学生讨论)。

a生答:欢快的,非常有节奏的,热闹的场面。是抽象的。

b生答:表现的是一个月园的晚上,人们在江边散步,小孩在嬉闹,江边灯火通明。

是一幅具象的画面。

师:能否用色彩来表现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

8.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师:这幅作品的表现形式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生答:是抽象的。

师:这是一幅表现音乐的美术作品,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学生讨论)

生答:通过垂直线、水平线的构图形式,添加了明黄色、红色和蓝色有节奏的排列,来体现音乐的节奏感。

师:非常好。明黄色的线象征着铜管乐器,这些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让我们直接能感受到百老汇夜晚华丽的节奏。

师:同学们说可以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音乐吗?

生答:可以

教师现场演示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通过色彩置换完成)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抽象表现手法的特点。

[说明:第二阶段是在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与区别,及绘画作品不同形式的语言;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在春天中的特点。]

(三)认知巩固阶段

师:同学们对春天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彩的。下面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好么?

生:好。

师:在作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学生的作品。(多媒体展示)

生:开始创作

师:巡回辅导

生:多人展示作业并自我评价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的描绘心目中的春天,通过互评、自评、点评等教学评价的设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思。]

(四)课后拓展阶段

师总结: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也希望大家在表现美的同时,更加热爱大自然。

七、课后反思

1.情景设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听音乐谈感受环节的设置,便于学生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以至让学生珍惜他们这人生的春天。

2.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与艺术品,欣赏课件中春天的影像,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

3.技能目标:能够用语言表述春天,用画笔或电脑描绘春夭,用双手剪裁出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生:春天。

师: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天的畅想》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板书)

二、师生活动(12分钟)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刚才说的是同学们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非常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你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样描写春的,能否举上一两个例子。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思考,看哪一个同学说得。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回答有个性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抓住切入点朱自清的《春》,看作家是如何描写春的,让学生体会春的音韵……

师:同学们想一想:对于春的畅想、赞美,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抒发?

生:用歌唱形式。

师:对极了,掌声鼓励。我们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班不乏会唱歌的同学,哪一个同学起来唱一首你喜欢的关于春的歌曲?

这一环节,学生出于害羞等原因,不敢起来唱,教师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学生起来唱,老师首先参与进来,双手打拍合唱,号召全体同学应和。课堂掀起了高潮。

师:刚才我们从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展示课件如下:

七嘴八舌: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让同学们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若还不行,教师可提示如下: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这样同学们肯定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

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教师即兴表现几个春的小品。教师示范国画和水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提示学生: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三、自主与合作练习(18分钟)

师:好,下面我们按自愿原则,组合小组,也可自己个人一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手法、形式、去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展示深件:

各显神通:

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

师:如果你能自己独立完成更好,我们鼓励电脑绘图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台的电脑上一显身手。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三、合作评价与探究(6分钟)

请完成作品的小组的同学到前面解说自己的创意,并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级同样如此,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互评作品,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进讨论中。并且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你认为怎样修改会更好?这样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供各小组参考、修改、提高。(作业中有铅笔画,国画,彩笔画,剪纸,等等。)

四、小结及拓展(2分钟)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最后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在座的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

最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回去以后把作业整理好,按时上交。借用时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这里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大自然中去。

让学生联系到自然,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全,让其他同学补充,尽量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联系文学,体现课改的整合意识,丰富扩大了知识面。与音乐整合,合拍应唱,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参与意识,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回答,也让他们了解了绘画的几种表现形式。集体讨论,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师示范是必要的,“双基”不能丢,但不能以此局限学生的思维,要张扬个性,允许叛逆、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投之以渔。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可自己画,集体画,小组画,电脑画等,发挥个人所长,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百家争鸣。

自评、他评、师评、集体评,评价中有合作、合作中有探究,开发了知识的纵横度。

升华春天,拓展知识面。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网站信息: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教学方式

欣赏与评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比赛、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引语: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当我们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浩浩的春风,濛濛的春雨,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的春色一起涌向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为岁首,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信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活动: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能否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感受: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莲蓬勃勃。

问题(3):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谈谈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美感:春天嫩绿的小草清新可爱。树上的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星星、像眼睛,层次分明,参差错落,给人一中轻盈、舒适、均称、和谐的美。

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蝴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乐而舒畅,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美。

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与遐想,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形容医道高明为“妙手回春”;用“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来称颂师长或长辈的谆谆教诲;用“春晖”来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博大、无私……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 (现代)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问:“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赞颂,画家通过颂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和画梅花来赞美人的品格,把这种生命具有的精神用自然物表现出来,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几幅国画作品《漓江春》、《漓江春早》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问:“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今天,同学们也是有备而来,收集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诗词,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几轮以“春”为主题的“赛诗会”,抒发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现在进行第一轮,主题为“春柳”。

问:具象表现与意象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 (宋)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第二轮赛诗主题“春趣”)

备课资料:双飞燕子几时同?夹岸桃花蘸水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 (现代) 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在不知不觉中,春雨染红了桃杏,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极富诗意的世界!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现在,我们进行第三轮赛诗,主题为“春雨”“江南”。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D、欣赏雕塑《春风》 (现代) 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问: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轮赛诗,主题就是“春风”。

问: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有哪些不同特色和特点? 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视觉感受,文学作品只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两者都具有意境,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课件展示:油画《花开的果园》(法国)毕沙罗、油画《白桦林》(俄罗斯)列维坦和国画《游春图》(隋)展子虔、国画《早春图》(北宋)郭熙

问题(1):油画《花开的果园》是通过什么形式、描绘什么来表现春天的?主要借画来赞美什么?

问题(2):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在表现春天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4.造型表现与色彩表现春天的不同特点: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和春天色彩构成 问:画丽的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教学设计:分析春天的色彩,通过运用春天的色块置换,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

(三)结束延趣、课堂小结阶段

师:在课的最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课件展示: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或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课后作业:继续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4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件设计: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地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图片,使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评测练习:

1、思考身边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分析色彩的形成及色彩的基本规律。

3、体验色彩有什么奥妙

4、绘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观评记录:通过《春天的畅想》一课,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是联想创造的源泉,今后遇到新课之后都要认真研究课程的内容,多动脑筋把情境,乐趣的情节编排到课程中。这样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认识到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加深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其次,将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多样化;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多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投入情感的进入课堂。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能力;具备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人教版《春天的畅想》内容亲切、自然,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而且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科整合,增添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是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的延续与拓展,同时也是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的开始与铺垫。本单元分为两个教学活动。《认识色彩魅力》为活动一,主要通过让学生看、听、想等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自主欣赏学习,了解色彩,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春天》为活动二,主要让学生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既能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表达能力。同时,体验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通过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学生了解春天,赞美春天,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热爱,激起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课标分析:

1、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表现春天的图片、音乐、文学作品和视频创设情景,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的形式,近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适当的对学生予以最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身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同学之间的情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重点: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难点:熟练运用色彩表现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作品中的效果。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为美术教学活动,教材“春天的畅想”之内容共含五课时。本节课是其中第一课。需45分钟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生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完成: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从生活化原则出发,由学生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PPT展示春天的景象图片,进一步提示潍坊的春天有个特别的节日——潍坊风筝节,提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由学生喜欢风筝的颜色导入新课。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课堂目标,深入学习。老师表演小魔术引入这节课,学习三原色能调和出其他的颜色。教师示范红+黄=橙。

3.合作探究。

为学生准备好颜料等调和材料,由小组互助合作,推选代表上黑板展示并得出其他两个调和公式,在调和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种颜色的量掌控的不一,会出现什么效果。结论由学生实验探究得出,并总结发言,讲结果反馈给大家。

同桌的学生合作在空白蝴蝶图案上,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涂色,涂好后展示并互评作品。

教师总结,调和出的橙绿紫三中颜色为第二次色叫三间色。教师提示自学对比色,并在PPT课件中给出图片做范例。

教师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冷暖色调概念。同事老师展示色相环,让同学们知道邻近色的概念。通过学生对颜色的感受,进一步引入通过听歌曲感受颜色环节,品味喜怒哀乐的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高潮。

4.精讲点拨。

导入颜色表现的方式有三种:抽象性填色法、装饰画法、生活情景再现法。图片欣赏,由学生来点评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表现方法,展示学生作品。

5.学生练习(二选一来完成)

个人创作:①用抽象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②运用生活情景再现或装饰画法的形式表现家乡潍坊的春天景象。

6.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情。

(3)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7.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内容与收获。 8.课后提升。

知识与技能的延伸,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完善课堂作业,教师对作业完成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为下一节课做反馈。

课后反思: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通过春天的自然现象来映射出相关的色彩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观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畅想。

本节课我采取“学导互动”教学法,以幻灯片的形式把课堂分为情景设置、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交流提高四个环节。通过文字和色彩两大块来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能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展示,并且能够积极的动手实践。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反思。特别是在课堂控制方面,由于让大家讨论的次数过多,导致个别学生在此阶段有走神说闲话的现象。

为此,在今后设计本课时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张扬个性,倡导创新精神,拓展思维,展示实践能力,体现整体与多元化意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非常理想的课堂效果。

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5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感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以及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而通过自己的双手抒发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开发,创造性地丰富和使用教材。将美术与文学、音乐有机结合,通过不同的形式,抒发对春天的赞美。

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感悟──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知识,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将感情很好地释放出来。另外前面的教学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绘画技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具备了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以至让学生珍惜人生中的春天。

2、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与艺术作品,欣赏课件中春天的影像,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

3、学会运用抽象或具象的手法,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教学重点:

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天,了解春天。 教学难点:

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和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他们心目当中的春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它是美好的、是人令人遐想,春天里,你最想做些什么呢?生七嘴八舌发言。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热情,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畅想春天。同学们说好不好?(板书课题:春天的畅想)

二、师生活动

多媒体播放一组春天的图片 师:一路走来,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

师适时抒发对春天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师:古往今来,无数的艺术家运用他们擅长的艺术形式,歌咏着春天,描绘着春天,赞美着春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一下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有哪些?(小组讨论)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文学、音乐、美术等形式。

师:你能朗诵一首有关春天的诗吗?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

师:说一下歌唱春天的歌曲有哪些?生唱有关春天的歌曲。(掌声鼓励) 师: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很多。但在众多的艺术形式当中,美术是人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 多媒体展示照片《漓江》和水墨画《漓江》 师:两幅作品分别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生集体回答

师: 采用摄影拍出来的作品,是完全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属于自然美,而采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的美,属于艺术美。艺术美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来的,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又高于自然美。

师:其实呀,每位艺术家对自然美的理解与感受是不同的。而正是这种不同,使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有了差异,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表现春天的作品,。油画《春》和吴冠中先生的国画作品《春如线》 。 师:这两幅作品绘画手法上有什么差异?同桌讨论 师归纳总结,第一幅属于具象表现。第二幅属抽象表现。

欣赏老师采用具象和抽象的手法创作的两幅表现春天的画卷,分析创作意图,适时朗诵朱自清的《春》片断,学生一起跟着朗诵。气氛高涨

师:刚才我们从艺术手法上欣赏了画家笔下的春天,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画家通过什么事物来传达春的气息,

师:马远的《梅石溪凫图》,这是一幅国画作品。同学们说画面描绘了什么? 生集体回答:山石、梅花、小河、鸭子。 师:为什么选择描绘梅花?同学们考虑一下。 生根据梅花的特性进行回答。

师:多媒体播放,毛主席的 “卜算子·咏梅”,师生一起朗诵。达到高潮。 师:为什么在表现春天的画面里画家选择了鸭子? 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生一起朗诵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当中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进行解释、补充。 《花开的果园》分组欣赏并讨论:

1、画面通过什么来具体表现春天?

2、谈谈你的感受。

组长记录欣赏讨论的结果,小组代表起来交流。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欣赏一下同龄同学的作品,学习色彩搭配小知识:对比色、邻近色、同类色。 师:同学们在作画的过程中,色彩上可以采用对比色、邻近色和同类色来进行搭配,手法上可以采用前面学过的具象和抽象来进行表现。

三、 自主与合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四、 合作评价与探究

教师浏览所有同学的作品,选出有创意的几幅作品,利用投影仪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同学。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法,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供作者参考。进而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展示自己的简笔画作品,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 小结及拓展

总结了本节课的四个环节,最后拓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少年”,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一大好时光,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春天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春天的歌曲《春天在哪里》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师教学设计

下一篇:八年级下纹样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