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是基本的算法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点评: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分析,得出交换大米和黄豆的位置,但总重量不变,为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队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 20+30)
学生2:5+6+7=5+(6+7)……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 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点评:学生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时,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律)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
47+( )=126+( ) m+( )=n+( ) 13+24=( )+( )第二环节 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
(560+ )+ =560+(140+70)
(360+ )+108=360+(92+ )
(57+c)+d=57+( + )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88+104) +96 88+(104+96)
56+40=96(千米)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a+b=b+a (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3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4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 (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 ○ )
a-b-c=a○( ○ )
213-○-○= ○(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 126-(48+52)
(2)364-(153+47) 364-153-47
(3)685-(228+272) 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认知过程,借助学具计算相同数连加的加法。
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观察力。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学准备:水果图片若干,蔬菜图(萝卜、蘑菇)若干、篮子(篮子里有写着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若干、铅笔白纸若干。
2、《操作册》第6册第45—46页。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生活中的连加现象,并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难点:能够观察图片并讨论找出几个相同数连加。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列出连加算式,并尝试计算。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嗨,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老师,小朋友们跟客人老师问好吧!小朋友们,我是小熊维尼,我果园里面的水果成熟了,我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摘水果,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2、集体活动:创设情境:小熊维尼果园里的水果长得很特别,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哦。
(1)感知几个相同数连加。
①出示图一
引导幼儿观察,列出算式。
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来到了樱桃园,果园里的樱桃好多啊!
提问:上面有多少串樱桃?每串樱桃有几个?你们是怎么数的?(引导幼儿用加法算式表示:“2+2+2”)
②出示图二
提问:下面这个图,你能列算式吗?老师相信难不住大家。(引导幼儿加法算式表示:“3+3+3+3”)
③出示图三
提问:你还能列出算式吗?(指导方法同上)
(2)比较讨论,找共同特征“几个相同数连加”。
教师:我们在果园里摘了许多水果,还列出了3道加法算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幼儿自由表述,是加法,有几个加号,加数都是相同的,可让幼儿先读算式然后与同伴交流)
小结:所有的算式都是连加的,并且加数都是一样的,我们叫做“相同数连加”
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果园里每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呢?
(引导幼儿用数一数的方法将3个算式计算出来答案。)
(3)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学具计算相同数连加。
师:摘完了水果,小熊维尼很感谢小朋友,但是它还有些事要小朋友帮忙完成,我们开始行动吧。
第一遍,种蘑菇。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根据篮子里的加法算式题卡,在篮子上种出相应的蘑菇。如:“2+2+2”,幼儿在一、二、三排各种上2、朵蘑菇,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师:种完了蘑菇,现在我们把蘑菇放到旁边,小熊维尼还想种萝卜,开始行动吧。
第二遍,种萝卜。(指导方法同上)
第三遍,包子香喷喷。小朋友们忙碌了一天,肚子饿极了,小熊维尼和它的朋友做了包子来招待我们,请小朋友们做《操作册》第45页的活动“包子香喷喷”。师:我们吃的好饱啊,出来运动运动,小熊维尼请我们吃了香喷喷的包子,为了感谢它我们去超市买礼物,现在我们把礼物送去给它吧。
3、交流小结,收拾学具。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相同数连加,所谓“相同数连加”就是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小朋友们回家也要跟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做题。小熊维尼的忙我们已经帮完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家去了,好了,下课,请小朋友收拾学具,喝水、上厕所。
活动延伸:
1、完成《操做册》第6册第45—46页的活动。
2、在区角放彩色珠、雪花片、点卡等材料,让幼儿用多种形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