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

斑驳分享 188631

斑驳 分享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5篇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介绍我国“母亲河”——黄河的概况,主要介绍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地位、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对我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开发治理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二、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黄河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诵、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流域的整体感;感受和理解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以及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重要价值;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对黄河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掌握黄河概况和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对黄河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黄河颂视频、黄河流域的相关地图。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PPT:四大文明古国地图

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吗? 生: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印度。

师:这些国家从她们产生的地域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河流域)

师: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哪几条大河流域?(自然过渡到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话题。)

承转:黄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宜人的气候,孕育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也用智慧与最真挚的情感甚至生命,谱写了赞美与保卫母亲河的诗篇和乐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黄河颂》。

(二)赞美黄河

展示ppt:第一篇:赞美黄河 播放视频《黄河颂》

承转:黄河以她的壮观与宏伟气魄感染了 一代又一代人民,现在同学们只是在视频上看,如果亲临黄河,看到她的真实风貌,可能你们也会像古代诗人那样吟诗作画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母亲河。

(三)走近黄河

展示ppt:第二篇:走近黄河 PPT出示:探究单的问题:

1、在地图上描绘出黄河的干流。

2、唐代大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她流到了哪个海?

3、黄河干流流经了哪些省区?

4、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和孟津;两条重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5、对照课本P50中国地形图,找找黄河主要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生结合探究单,自主学习有关黄河的概况。 师生互动,反馈探究结果。

师:关于黄河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李白有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图册找出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 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入渤海。

师:黄河的干流自西向东流,和我们中国汉字中的哪个字形状比较接近呢? 生:几字

师:对,黄河呈现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型。请同学们用笔描出黄河的干流。 师:那黄河全长多少?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生:54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师:黄河依次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生:

师:黄河可分为三个河段,请同学们找出黄河的分段点。以及支流。 生: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黄河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 师:黄河流经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四)开发与治理黄河

展示PPT:第三篇章:开发与治理黄河 生完成P56页练习。

(此处有两种方案供王老师参考)

方案一:问:结合课文P56,谈谈如何合理开发黄河。 生:发电

PPT超链接:想一想: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哪些地段?为什么? 生:上中游交界。

师总结:地势的三级阶梯„„ 生:灌溉 生:旅游

问:观察景观图,你发现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什么变化?

生答:地上悬河

出示《地上河示意图》

师讲解:我国最高的地上河,在河南开封附近一段。此处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

7、8米,最高处有10米以上,而且,河床每年不断在增高。

师: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地上河”现象? 生:泥沙沉积。

师:泥沙从哪里来的?

生1:从上游来。

生2:从中游来。

师:同学们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呢?

生3:我认为从中游来,那里有黄土高原,这种土土质松,河水一冲,都冲到下游去了。

生4:我也认为从中游黄土高原上来。因为上游的泥沙大多已沉积成宁夏平原、还有河套平原。

师:你分析的有道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中游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有4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中。河床高出两岸河堤之外的平原。 出示动态图片,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师:每年,国家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大堤。但依然存在高度的隐患。 展示PPT: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每3年就达2次;下游改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师:所以治理黄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治理黄河关键在于什么?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生1:中游植树造林。

生2:不乱砍树,砍了也要及时种上。

生3:在下游建一个水库,中间拉一张网,把泥沙过滤掉。泥沙还可以用来造房子。

师:现在,我国在地上河治沙问题上有了一项新的举措。就是在黄河下游:人工扰沙。出示图片与原理。 解说:人工扰沙实质就是借助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由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水形成的“人造洪峰”河水势能,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同时以人工扰动河床泥沙,实现河床下切,从而最大限度输沙入海。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

PPT出示治理后的黄土高原图片。

承转:黄河和长江哺育着中华民族,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河历经沧桑,正在渐渐失去她昔日的风采。

PPT展示:黄河存在的问题

师:黄河除了下游有地上河这一问题之外,还存在断流这一问题,出示断流的漫画以及凌汛的图片,解释这是由于到了三四月份,南北方气温相差大,在几字型中段河水就会结冰,产生凌汛这一现象。

师: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黄河还存在着河水污染这一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的母亲河在哭泣。

引导学生把目光转向身边的河流状况,实话实说家乡的河流状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作适当补充或引导。

(五)关注身边的母亲河

师:总的来说,母亲河和家乡河的现状很令人担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长此以往,她们将可能面临枯竭的一天,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作为青少年,不能袖手旁观,坐以待毙。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

展示PPT: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三江,我们该怎么做?

生讨论: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保护母亲河、家乡河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六)课堂小结

利用完善板书的内容进行小结。

(七)课后作业

为母亲河做一件实事。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学生分四个小组“地形环境”、“黄河故事”、“诗词歌谣”、“黄河现状”,分别上网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形成文稿,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活动结束时,评出一个优胜组,评出一个活动小明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活动时数】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展示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一、第一篇章 溯源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历史 1.了解黄河的概况。

(1)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微课展示黄河地理概貌及沿途风光,学生欣赏。 (3)课堂大练兵:

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

(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2.走近黄河的文明。 黄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 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都城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魏晋均定都洛阳、隋唐均定都长安、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3.教师小结过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第二篇章 奔腾篇: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2.说黄河俗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3.谈黄河成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实战演练:课件出示成语河清海晏(yàn)、泾渭分明、望洋兴叹、中流砥柱的注释,学生理解应用:

考考你: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填空。 4.赏黄河诗文。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教师学法指导:积累优美诗句,进行专题梳理记忆,加深印象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5. 黄河颂歌

(1)诗歌朗诵:《黄河赞歌》 (2)萨克独奏《龙的传人》 6.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黄河的未来。 1.黄河现状

(1)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公益广告牌展示,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3.保护母亲河宣言:

风雨沧桑,母亲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华夏文明;岁月流觞,母亲河仍将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人类与自然相辅和谐,才会有万物睦邻繁荣昌盛。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未来。今天六(2)中队全体同学庄严宣誓:

从我做起,积极践行;植绿护绿,珍爱生灵;治理水土,优化环境;抵制污染,倡树文明;奉献青春,不辱任命!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

五、布置作业

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3

内容:黄河治理

目标:1.初步了解黄河泛滥的历史,感受黄河治理的意义。 2.认识黄河治理的一些基础设施,了解其作用。 3.了解一个黄河治理的故事(大禹治水), 感受治水精神。

4.反馈自我,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渗透爱黄河、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教学过程;

一、…播放保卫黄河导入 倾听录音 谈感受

评价:这首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歌曲,说的是哪条河?(黄河)

二、了解黄河泛滥的历史 那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学生谈认识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也曾无数次给人类造成灾难,使许多人葬身洪水,无家可归。 下面我们看一组黄河决口的资料图片。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教师讲述,黄河泛滥曾给沿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们在充分利用好黄河的同时,时刻警惕它可能会造成的汛情。

三、了解黄河治理知识

为了治理黄河我们都作了哪些工作呢?(给学生适当空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黄河治理课件 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生谈想法 师:(评价学生发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修缮了许多基础设施,使黄河治理逐步走向了科学化、现代化。在黄河治理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都知道什么?(进入第四环节)

四、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生阅读故事 畅谈感受

评价,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治理黄河的故事。

五、保护黄河 从我做起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对黄河进行治理,保护,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想怎样去做? 学生畅谈

有饮用水引导,节约用水,创建节约型校园,也渗透着保护黄河的意义。

六、课外活动(任选其一,可都选) •把保护母亲河好的想法,进一步整理,以倡议的形式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发出去,以唤起更多的人来保护黄河。

•针对黄河治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写一份专题探索报告。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4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

2.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通过百度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3. 增强合作意识,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4. 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分成 “地形环境组”、“黄河历史组”“黄河故事组”、“黄河诗词组”、“黄河现状组” “保卫黄河组”六个小组,分别上网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形成文稿或者制作成幻灯片,准备参加讨论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三、活动过程

(一)导课 这节课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二、展示活动目标

学生读活动目标。

三、各小组依次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一) “地形环境”小组的代表介绍探寻黄河的情况 地理组代表利用网络展示搜索成果(地理环境、流域慨况) (1) 黄河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ka)拉山北麓(lu)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九曲黄河: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向上的英雄气概。

沿岸风光:阿尼玛卿峰、鄂陵湖、古宗列盆地、孟达天池、仙女湖、鸟梁素海、滩地牧场、日月山、黄河晚照——壮观、美丽、迷人。

(二)“黄河历史组”的代表展示网络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历史文化。

110万年以前,蓝田人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细石器文化:如陕西的大荔人、山西沁水下川等地;新石器时代: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青铜器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黄帝、炎帝: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皇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皇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三)黄河故事组展示网络搜集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等等。

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架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四)黄河诗词组展示网络搜集的诗词。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教师:黄河是我国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她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谁知道和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诗词等。

成语:(1)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2)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负石赴河 、河不出图、问鼎中原、鱼烂河决、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 古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

(五) “黄河现状组” 展示网络搜集的黄河触目惊心的现状。 (利用网络展示水断流、水污染 、流失图片资料)

1、断流:从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计682天,平均每年断流36天。进入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1997年2月7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断流,断流河段曾一度延至河南开封市柳园口河段,断流长度达700多公里

2、污染:对 7247 公里长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是:7 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用水源功能,其中,有 1779 公里受严重污染;劣于 5 类水标准,这种水实际上已成为“毒液”。

3、黄河污染。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的河水,而是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白沫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

4、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本來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广,却由于历代的砍伐,使土壤失去保护,任由暴雨冲刷,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淤积下游河道,引致泛滥成灾。再者,光禿的地面,亦使地面径流加速集中汇入河流。黄河现在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5、在三门峡市,许多市民感到自来水有异味,只好花钱买邻近地区的井水、泉水吃,从而出现了“守着黄河买水吃” 的怪现象。

(六)保卫黄河组讲治理黄河措施。

1、为拯救黄河,政府专门成立了治黄河水利委员会。

2、兰州市人民政府为保障黄河水质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3、兰州市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保障了黄河下游的水质安全。 如何治理黄河?

同学们讨论然后发言。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一定能重焕昔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于时代,将无愧于后人!

(七)课堂小结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 ——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 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 (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 “数管齐下” “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后来----忧患(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水土流失(自然:气温转寒,暴雨; 保护母亲河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 保护环境

治理---管住河沙(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人人有责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中体育排球模块教学设计

下一篇:初中生体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