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

素笺分享 104889

素笺 分享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希望你们能喜欢,

  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的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就是《荷塘月色》,更有人说《荷塘月色》树立了现代散文的终极典范。今天我们就和盛名之下的《荷塘月色》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简述文章的内容。结构美

  在家里 去荷塘 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想采莲 回到家

  “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强调圆形结构

  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情感美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

  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又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颇不宁静 独处求静 暂得宁静(一无所有 惦念江南) 走出宁静

  (三)走进文本

  1.细读一遍课文,分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A为什么“心里不宁静”的作者要“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紧密相连:正因为在家里“心里不宁静”,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谓缘情写景;)

  B为什么认为月色“恰到好处”?

  (而荷塘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恰倒好处”,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

  C为什么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宁静只是片刻,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谓触景生情。形与意有机结合,是典型的情景交融,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美是心物婚媾后的产物。)

  2.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者?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也只给了朱自清先生片刻的宁静。究竟因何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呢。

  论世

  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1927年7月。

  先来看看他写于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究竟什么让他心乱如麻呢?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四)拓展延伸

  结合两段,思考作者在第四段只写了荷塘,在第五段只写了月光吗?为什么?

  (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写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写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五)小结作业

  作业: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一个景物描写为主的片段。

  五、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情(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安静)(走出宁静)

  景 修辞

  荷叶 比喻

  荷花 比喻、拟人

  荷香 比喻、通感

  荷波 拟人、比喻

  流水 拟人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

  以上是《荷塘月色》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

  3.掌握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予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桃花源记,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具体导入语如下:

  同学们,“桃花源”真的存在吗?陶渊明虚构这样一个故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读课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句子;

  4.描写桃花源人衣着、劳动、精神状态的句子;

  5.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三)深入研读,体悟情感。

  上环节画出句子后,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的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当渔人说了外面的情况后,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又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小组内讨论:文章的结尾写道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这样的结尾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找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并写出它们的意思;

  2.熟练背诵课文。

  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 32-10-6= 25+20-10= 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

  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范文

下一篇: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