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
必修二历史教案5篇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历史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客观描述隋唐统一的过程,了解隋朝时期的成就建树。
2、通过展示史料并进行小组讨论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而加深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唐朝诗人__的《汴河怀古》,并提出问题:此诗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此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教师追问: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此运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成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隋统一的过程
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长期处于__状态。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那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400年的__局面。
教师强调:隋朝的统一结束了__局面,为后来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各项建设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二段,提问: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
学生分析总结:隋朝时期在长安、洛阳设粮仓;隋炀帝时期修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教师总结:隋朝初期建设颇多,其中大运河最为。
教师展示《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都流经哪些地方,沟通了哪些水系?
学生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教师展示史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修建这条大运河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代表回答:隋朝开通大运河能够加强南北方的政治经济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教师总结:运河的开通能够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发展,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为我们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设问:结合课前展示《汴河怀古》中所说“尽道隋亡为此河”,想一想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关么?
学生回答:有一定关系,修建大运河时劳民伤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激增不满,最后发生起义。
教师补充总结:除此之外,隋炀帝还频频发动战争,种种行为导致社会生产下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导致大规模起义。
(三)唐朝统一
教师播放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片段提问:隋炀帝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又是谁取而代之统一全国的?
学生总结: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贵族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后来唐军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教师追问:唐朝统一全国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稳定政局,为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好铺垫。
教师总结:唐统一后给后面几次唐朝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足以使得唐朝在古代成为盛极一时的繁荣强国。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收集隋朝相关资料,下节课谈谈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
(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
【设问】(3)东欧剧变的原因?
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3)原因: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
【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设问】【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苏联为何解体?
(2)原因:
内部:1)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根本)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直接)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3)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对外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影响。
4、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5、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四、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
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延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通过“趣中激”,达到“乐中学”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七、教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利用幻灯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个问题。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1、探究形成的背景
探究过程设计:(1)播放_____的视频材料
(2)提出讨论题目: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所学知识 讨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
(3)组织学生讨论
(4)完成国际、国内背景的要点总结
国际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背景:
①“十年 ”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②____召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已经决定。
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形成。
2、探究形成的过程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经济特区的设立》的视频材料;
(2)展示“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在师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讨论的结论:
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④资源丰富。
(3)完成第一步经济特区创办的探究总结。
包括: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经济特区的含义及“特”的主要表现;③经济特区建设的成果展示;④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图完成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包括:①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③沿江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沿边城镇的开放;⑤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
(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我国政府从1988年起在沿海和内地的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A)
A、秦皇岛 B、武汉 C、合肥 D、苏州工业园区
2、从1988-,我国共建立了(D)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A、46 B、47 C、48 D、49
3、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B)
①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②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③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④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探究形成的特点
结合地图,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合作探究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文件《邓小平与上海浦东的开发》。
2、结合视频内容及教材相关知识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加快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3、由学生相互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师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①浦东开发的决定和目的: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其目的在于:
A.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B.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C.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②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有利条件:A.地理优势;B.交通优势;C.人才和产业优势;D.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③成果展示: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伟大成就。如中国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④地位和作用。注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整理。
A.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B.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C.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合作探究三 对外开放的成就
探究学习设计:1、这个问题可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师不提供固定的答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者深入城市和农村调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成就,收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会。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4)
八年级历史教案 推荐度: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推荐度: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计划 推荐度: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必修三历史精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城邦及其特点。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定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的贡献。
⑵理解: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归纳并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希腊城邦的阶级与时代局限。
⑶运用:探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实质和作用。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⑴分析地理环境、问题探究。
⑵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资料,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⑶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发展过程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体会古代希腊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⑵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⑶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理解希腊奴隶制度的利弊得失,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在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建设却是主流,这在古代的希腊与罗马表现的尤为突出。当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都是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系统中逐步发展而来的。那到底古代西方的民主和法制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学习第六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来了解一下吧。
[讲授新课]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在接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半岛---------巴尔干半岛。她被大海所环绕,因此我们称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由于希腊地形复杂,少有大块的平原地区,而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交流不便,所以在古代希腊形成了许多的小国家,它们被称之为“城邦”。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它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范围非常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过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独立实体。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就是它的基本特征。
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是两个典型的城邦。西方的民主政治来源于希腊,而希腊的民主政治则以雅典最为完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雅典民主政治到底有哪些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关键要掌握三大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的改革
梭伦改革时,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这项措施使许多工商业奴隶主因财富上升了社会地位,他们与原来的贵族都占据了第一、二等级。(打击了贵族的统治。)同时设立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除此之外,梭伦还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前者规定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后者参与例行审判,接受上诉案件。废除了债奴制度。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把整个雅典城邦分为10个地域部落,以取代过去的4个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这些改革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起来。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比较全面,而且很彻底,共有六项:第一,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第二,改革公民大会,规定它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凡二十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第三,改革五百人会议,规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大事;第四,提高陪审法庭地位: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参与立法;第五,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第六,发放工资和津贴,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观剧津贴)
(四)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雅典民主制度保证了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而且当今欧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差不多都来源于它。其次,雅典民主政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凝聚本邦公民,以保
持自己的独立性,对外则是为了掠夺他人的财富和奴隶。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第一,它是少数人的民主,本邦妇女、广大奴隶和外邦人都无权享受民主政治;
第二,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本课小结]
以上就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少数人即奴隶主的民主。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5)
历史教案-文艺复兴(二)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的扩展,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成就,近代科学的奠基,“天文学革命”,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布鲁诺关于宇宙无限的理论,开普勒,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到近代科学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了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使学生认识到:新天文学的确立过程,说明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知识必然战胜愚昧,科学真理必然战胜封建迷信。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战胜愚昧,科学真理战胜封建迷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以更加汹涌澎湃的怒潮冲击着封建神学,给封建制度以更为有力的打击。
难点分析: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是难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但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而且还冲击着其他领域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学生由于思维水平问题还一时间难于理解,需要教师的点播。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向广度方面发展,二是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向深度方面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介绍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以下内容:①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巨人传》以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君主巨人的形象,歌颂“人”的力量。还通过幽默滑稽的故事大胆地嘲笑了僧侣的无知,激烈抨击教会的罪恶,成为批判性和讽刺性极强的文学作品。②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堂吉诃德》通过堂吉诃德的悲剧,歌颂了西班牙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反抗压迫的崇高品质,否定了封建制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③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诗人、剧作家,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后期创作的四大悲剧,代表了其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剧中主人公的性格被注入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们的悲剧结局,说明恶势力的强大和人文主义的软弱,他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舞台形象,广泛深刻地描写,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近代科学的奠基者”,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从文学和美术领域迅速波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补充说明。然后依次简单介绍“天文学革命”中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布鲁诺关于宇宙无限的理论和开普勒的成就(行星运动三定律)。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列表整理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表格如下:
所属领域
代表人物
所属国家
主要成就
文学 美术 天文学 医学 其他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
难点: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何时何地?其主要思潮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15~16世纪)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法国作家拉伯雷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成就”,按照教材简单讲解,可以参考“扩展资料”部分相应内容。
关于“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教师要做重点讲解。可以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中关于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和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的介绍,提问学生,这两部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教师按照教材讲解。
二、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自然科学领域”,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从文学和美术领域迅速波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
关于“天文学革命”,教师首先提问学生,自然科学领域的变化,为什么会首先从“天文学革命”开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神学赖以存在的根基彻底戳穿了天主教会的反科学、反人性的本质。
关于“哥白尼的、伽利略、布鲁诺和开普勒的科学成就”,教师依照教材讲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动学生讲解。
关于“医学领域的成就”,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理卫生”,让学生讲解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出示下列表格,由学生整理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
所属领域
代表人物
所属国家
主要成就
文学 美术 天文学 医学 其他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相关材料的补充说明和表格的设置,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14课 文艺复兴(二)
――文艺复兴的发展
一、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15~16世纪)
1.法 国:拉 伯 雷 《巨人传》
2.西班牙: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
3.英 国: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
4.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二、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1.“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布鲁诺和开普勒
2.医学领域: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探究活动
世界名著名作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英才背出,巨星云集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的思想异彩纷呈,他们的精神光芒四射,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如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甘醇味美,值得细细品味、玩赏。
建议教师在文艺复兴二课都讲完以后,组织一个阅读文艺复兴时期名著兴趣小组或开一堂名著赏析课。
1.赏析名画: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名作。可用幻灯机或网络媒体。
2.由教师推荐名著,组织学生课余阅读,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尝试演戏剧<<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准备活动.
程序如下:
1.搜集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2.观看录像或演出戏剧 <<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3.修改剧本,简化剧本.
4.选定角色,安排人物.
5.熟悉台词.
6.借服装和准备道具.
7.彩排.
8.安排场地,时间,布置舞台,灯光等等.